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杰姆逊30年后重返北大:“后现代”并未过时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2月26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 陈香)1985年,当代批评理论大师杰姆逊曾访问北大,在北大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讲学,打开了中国学者了解世界前沿学术的窗口,也引发了中国学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后现代文化研究的热潮。时隔27年,在其代表作大多已成为中国学界文艺理论、美学研究、文学和文化批评、文化研究和全球化时代文化政治分析领域的基本文献和知识参照系时,78岁高龄的杰姆逊故地重游。近日,作为北京大学“大讲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的重头嘉宾,杰姆逊带来《奇异性美学: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演讲,指出全球化构成了后现代性的经济基础,而后现代性则是全球化的上层建筑,即便隔了近三十年,后现代性这一概念也依旧没有过时。其演讲继续以其标志性的总体视野、强烈的历史感、深刻的批判性,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反响。

        在杰姆逊看来,后现代主义文化是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一个突出表征,它与现代主义文化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后现代主义抛弃了根植于现代主义作品中的深度时间意识,空间对时间取得了绝对优势,拥有此刻,却失于历史。同时,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不能离开经济、政治层面。后现代特定的经济——衍生资本拥有后现代的逻辑,它来自于银行家们大胆妄为的理论构思;每一个衍生资本的运作方式都不可重复;其危险不能被预测,其破坏无法防范。由于金融资本的作用,在信息化的时代,甚至未来都可以被打包而进行买卖,时间正被空间消灭而趋于终结。此外,时间政治正在转向空间政治,从巴勒斯坦聚居地到难民营、城市化等诸世界性政治问题都是空间的政治而不是时间的政治。

        本次演讲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批评理论中心承办,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北京论坛协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0余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嘉宾共40余人应邀出席。为推动国内文学批评、文化理论学科发展,北大中文系、北大批评理论中心、《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主办了“杰姆逊与中国当代理论批评”学术研讨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