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东风化时雨,润物细无声

    ——读《台湾新闻教育家郑贞铭》

    陈先元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2月26日   24 版)
    《台湾新闻教育家郑贞铭》,刘兢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35.00元

        郑贞铭教授近50年的教学生涯是充满“大爱”的生涯,他的关于“只认教室,不认校门”理念正是“大爱”的具体体现。他秉承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对于教育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认知。

        新闻既是一种信息,又是一种社会事业及社会产业,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社会领域。新闻是社会安全的守望人,每当社会发生某种危机时总是向社会公众发出预警;新闻是社会舆论的表达者,每当社会需要表达某种诉求时总是最先发声;新闻是社会秩序的维护人,每当社会上善恶发生交锋时总是不忘伸张正义主持公道;新闻还是社会价值的传播者,每当社会需要夯实基础时总是强调普世价值和核心理念。新闻在其每天的报导中形塑着社会文化,引领着社会潮流,创造着社会历史,改变着社会生活。新闻对于现代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无论怎样表达也不会过分。

        教育是人类延续文明的主要手段。三字经上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清代著名思想家戴震说: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青年人的教育是国家的基石。凡此种种,均说明了教育对于国家及个人的重要意义。为什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惟其如此,才能担当传承文化、延续文明的大任。

        新闻是针砭时弊、匡扶正义的事业,教育是传承文化、延续文明的事业。而新闻教育事业既针砭时弊、匡扶正义,又传承文化、延续文明,更是双倍神圣而崇高的事业。这一神圣而崇高的事业需要一大批仁人志士去用毕生精力开创和发展,事实上也的确有一批仁人志士活跃在新闻教育的领域中,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终身教授郑贞铭先生就是华人世界中一位杰出新闻教育大师。他说:“新闻事业与新闻教育绝对是一体两面。新闻教育是新闻事业的原动力。”(郑贞铭:《我的新闻教育大梦》,载《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系所校友会2011年会刊》)这一根本理念,贯穿他近半个世纪的新闻教育生涯,使他获得了无数殊荣。几十年来,中国内地鲜有为在世的新闻教育家撰写传记,现在,刘兢先生的《台湾新闻传播教育家郑贞铭》,终于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缺。这使我们这些新闻教育界的同行们感到欣慰。

        我与郑贞铭教授相识于1998年,至今已有13年了。13年来,我与他在上海、台北和香港多次会面,我向他求教新闻教育的真谛,向他学习新闻教育的经验,共同探讨两岸合作的前景,互相交流人情世事的看法。记得2000年夏秋之交,我在台湾作访问学者,由郑贞铭教授牵线搭桥,我顺道访问了位于台北阳明山上的中国文化大学,和新闻系的学生进行了学术交流,并且参加了那年学生的毕业典礼。那天晚上,我在华岗校园里和台湾的新闻学子们一边享用美味的自助餐,一边从阳明山上眺望台北都会的美丽夜景,阵阵晚风吹拂,微微凉意爽人,郑贞铭教授和他的学生们还有我这个来自远方的学人,大家一起敞开心扉,谈天说地,道古论今,这一记忆弥足珍贵。郑贞铭教授当时兼任“中央通讯社”常务监事。他邀我参观位于台北松江路上的“中央社”本部,一一介绍中央社的各个部门,讲述“中央社”的运作情况,使我对于台湾新闻事业的状况有了更深了解。郑贞铭教授还特意在台北最繁华的忠孝东路上的著名餐馆老上海酒店设宴招待,让我在台北领略到了在上海都几乎消失了的老上海风情。更使我难以忘记的是,那年9月份,我结束在台湾的访问学者生涯返回上海,由于我在台湾购买了不少书籍,台湾的同人好友又赠我大量书籍,我又要急于赶飞机,这些书籍如何运回上海成了我的一件难事。郑贞铭教授得知以后,就让我先把这些书籍留在他处,后来他替我把这些书籍统统寄到了上海。十余年来,我与郑贞铭教授之间诸如此类的事情举不胜举。我读过郑教授的一本书《无爱不成师》,对于学生,郑教授充满着爱;对于这世界上的其他人,郑教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在文化大学和同行及学生们进行过学术交流,我也在政治大学和同行及学生们进行过学术交流,还结识了郑贞铭教授大学同学、政治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资深教授潘家庆先生。我曾在潘家庆教授的府上和潘教授长时深谈,潘教授也曾冒着倾盆大雨为我送行。郑教授和潘教授无论就学识来说还是就年龄来说均是我的长辈,他们身上的那种中国知识分子所特有的善良、正直、坦诚、宽容、敬业精神以及对于国计民生的深为关注的人生态度,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结晶,正是目前中国的知识分子最需要重拾的价值观念。

        郑贞铭教授近50年的教学生涯是充满“大爱”的生涯,他的关于“只认教室,不认校门”理念正是“大爱”的具体体现。他秉承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对于教育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认知。教育者,传道也。中国古代的“道”,就是圣人学说,就是文化传统,就是价值体系,就是世间真理。郑贞铭教授几十年来不辞辛劳,奔走四方,足迹遍布四大洋五大洲,为新闻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殚精竭虑,用心良苦。特别是在华人新闻教育领域,堪称是当今的大师。从台湾的师范大学、政治大学、世新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铭传大学等等,到内地的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传媒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福建师大等等,到香港的树仁大学、珠海书院等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我曾经在上海交通大学和学生们一起亲身聆听了一堂郑贞铭教授的新闻学概论课,他对于新闻本质的理解之深,发挥之精,表述之妙,讲解之透不能不使在座的学子深深折服。诚然,郑贞铭教授新闻教育生涯中的“大爱”,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例如新闻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新闻教育促进社会进步、新闻教育提倡人文关怀等等,都是“大爱”这一概念的题中之义。其实,郑贞铭教授的新闻教育思想是两岸新闻教育界的宝贵财富,值得后辈好好总结,关于这一论题,只能留待以后专文论述了。

        东风化时雨,润物细无声。教育家并不是政治家,并不需要叱咤风云、惊天动地的威严和声势;教育家也并不是艺术家,并不需要一呼百应、千万粉丝的崇拜和顶礼;教育家就是教育家,他就像一缕和煦而温暖的清风,吹来了及时好雨,无声地滋润着万物,使世界充满生机,充满希望。诚然,一时的奉献和大爱亦属可赞可叹,一生的奉献和大爱更是难能可贵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社会分化、形势诡谲、价值变幻的年代,郑贞铭教授为新闻教育事业矢志不渝,一以贯之,固守理念,传播真谛,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确是一位传奇人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