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震撼苏联的《一天》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1月28日   04 版)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今年11月,标志着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所著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发表50周年。

        1962年,经苏共中央政治局开会批准,《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11月号的《新世界》杂志上刊出,同时配发该刊主编亚历山大·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篇按语,指出“一个新的、独特的,并且是完全成熟的巨匠进入了我们的文坛”。

        《一天》的发表不仅轰动文坛,也轰动于世界。三个月后便进入中国,由作家出版社以内部流通的方式,翻译、印行了此书,译者署名“斯人”,并以附录形式,收录了西蒙诺夫和巴克兰诺夫等人的四篇评论文章。

        小说描写劳改营犯人伊凡·杰尼索维奇·舒霍夫从起床到熄灯的普通一天。即使在当时,特瓦尔多夫斯基也按照中央的意见,对它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部作品还允许作出一个简单的、有益的结论:真正重大的内容、对巨大的生活真实的忠实态度、在描写甚至是最困难的对象时所表现的深厚的人道主义,是不可能找不到相应的形式的。”(斯人译文)

        老作家维塔利·科罗季奇(Виталий Коротич)上周告诉BBC:“那时我们完全与信息隔绝,他[索尔仁尼琴]给我们开了眼。”

        在苏联,《一天》的发表立刻引发了连锁反应,大量的新作浮出水面。“那时候没有电脑和打印机。书印在烟纸上,这是加印的唯一途径。苏联被信息毁了,完全是毁于信息。而这一浪潮就始于索尔仁尼琴的《一天》。”科罗季奇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