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还原一个真性的傅抱石

    图图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1月28日   20 版)

        关于艺术大师——傅抱石先生的文章和书籍必是数不胜数的。然而,其中多为对大师所达艺术成就的种种累述,亦或是对先生的各类嗜好、趣闻、情感历程的独自挖掘。所以,让崇敬先生的读者们多有读来不太过瘾的感觉,甚至造成对先生的认识有失偏颇。《其命惟新——傅抱石》却实在值得细品,它一方面为从傅先生的少年、青年、中年,直到去世的整个人生旅程,搭建起一个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框架;另一方面,它的立意又不仅仅在于按照时间轨迹去记录先生的过往,而是始终坚守独特的角度,去还原一个作为有血有肉的社会人的艺术大师,这个角度就叫做“真性”。

        首先,从全书的编排上就彰显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在明确的时间线索中,作者把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加入进去,同时又借用第三方的眼睛和嘴巴把精彩的细节之处,逐一清晰地展开,使这些本已被人熟知的故事焕然一新。读之总有些共鸣感,让读者走进书中去,将大师请出故事外,读者与主人公似乎在一同品味彼此的人生。

        除此之外,本书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对傅先生所处不同时代背景的把握。傅先生作为一个从“旧时代”走过来的人,却又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和经历者,这一时代背景的转折正是其艺术创造的高潮。本书紧扣时代的变迁,把先生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与其艺术生命的成长紧紧相连,让读者追寻先生脚步的同时,为他在危机中的坦然表现而折服,为他在艰难中的乐观精神而慨叹。

        在这本书中的傅先生并不孤独,先生的艺术理想获得了许多人的赞同和支持。于是,浅谈先生与这许多名家和友人之间的相识、相交,体会他们在世事变迁中的敢作敢为,则又为本书增添了许多荡气回肠的英雄主义色彩。

        一个天资过人的艺术家固然令人称奇,但是一个永不妥协、永远在抗争和自省中前进的“行者”却更令人尊敬。本书正从这两方面同时入手,把先生的天赋与“行者”的特质精巧地糅合在一起,使得书中的傅先生并未给人高高在上之感,他的命运也仿佛跟很多寻常老百姓一样,苦中有甜,甜中有涩。书中虽然对少年傅抱石所显露的艺术天分的描写十分精彩,然而那些围绕着贫寒的家境,以及屡遭不幸的故事,才是点睛之笔,正是这样的生活赋予了他抗争的个性,更增添他追求艺术的坚定信念;而名扬海外之后,书中又将傅先生经历的丧女之痛,以及接踵而来的生活的艰辛再次放在读者眼前,这时他那份苦中作乐的姿态,还有积极参与到社会改革中的激情,则彻底点燃了这位大师的性格之光。但是,最艰难的恐怕还是作为“旧人”在新时代的思想转变。本书恰恰将傅抱石这份自我要求的转变,通过具体的事例逐步逐步地显现出来,其中渗透着反复的挣扎与思想的斗争,将先生在当时当刻的种种无奈和矛盾细致而耐心地揣摩出来,满足了读者对傅先生精神层面更多了解的要求。

        一位艺术大师之所以能称之为大师,因其既要在艺术技法上有所造诣,又应当为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本书没有长篇大论地去叙述太多傅先生的想法,而是通过先生对子女、对学生的教育上,去表现傅先生给予后人的精神遗产。正如同先生的为人之本,他总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带给后人对“变”与“新”的思考。书中以小处见大智慧的方式去描写先生对后辈的熏陶,也正符合了傅先生的真性。

        本书以《其命惟新》命名,重在“新”。傅抱石先生是从旧社会走进新时代的艺术大师,其一生都在追寻“新”的艺术。全书围绕先生跌宕起伏的艺术人生,坚持把最真性的傅先生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份创新的写作思路也正是先生所欢喜的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