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菁霞)“过去10年是中国电影转型的一个关键时段。在这10年中,从2002年《英雄》开创了中国大片时代以来,中国电影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在日前中国电影博物馆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2012中国(北京)电影学术年会”上,北大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指出,过去10年中国电影的成绩和问题可概括为“三大”和“两缺(少)”。“三大”指大片时代的来临、大景观的创造、大量观众的回归。“两缺(少)”指缺少价值品质和优秀的电影人才。
王一川说,过去的10年,中国电影产业大幅度提升了文化力和影响力。大片时代、大景观、大量观众的回归,体现了中国电影过去10年来一种崭新的特点。缺少提炼,缺少聚焦,有的片子虽然打造了视听奇观,但缺少价值内涵。所以需要在中国电影的策划、制作、营销、后期制作各方面相称的优秀电影人才,复合的、高端的各方面的都需要,这样才能满足中国电影要同好莱坞抗衡的紧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