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特色,就有发展空间
读书报:如何看待全国大学出版社在转企改制后整体实力的变化情况?
刘军:大学出版社一直秉持着为教学科研服务、传播学术文化的使命,始终坚守着推动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和专业出版发展的重任,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前,全国大学出版社在转制改企基本完成。转制改企一是促进了大学出版社经营理念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大学出版社抓住改制更加明确了出版社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了自主经营和发展的管理模式以及作为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出版社经营班子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依法经营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二是初步建立了与市场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运作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和出版业发展趋势,调整了产品结构,明确了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三是实现了规模上的快速发展和两个效益的稳步增长。无论是新书品种还是销售码洋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转企改制后,无论是从规模来说,还是就实力而言,都有了长足发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品种约9万种,总生产码洋约200亿元(其中超亿元的有40家,超5亿元有8家),总销售收入约100亿元(其中超亿元的有22家)。有的大学出版社还在跨媒体、跨区域、跨国经营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大学出版社已成为与中央部委出版社、地方出版社并驾齐驱的三大重要出版力量之一。
当然,大学出版社也面临转企改制后的冲击。现在的一些地方出版社、部委的一些较大的出版社,以集团形态出现,给大学出版社留下的空间比较小。同时,大学出版社从转企的进度来讲,没有像一些部委出版社和地方出版社走得那么快,但大学社还是围绕大学的学科优势,走以教材出版和学术著作出版为主的道路。只要有特色,就有发展的空间。
读书报:中国出版业进入了集团竞争时代,诚如您所说,在各地成立出版集团的大背景下,一些大学社的市场份额甚至生存空间都受到了大集团的挤压,同时教材教辅的管理不断收紧,不少大学社疾呼压力很大,您认为下一步大学社如何应对这样的竞争形势?
刘军:大学出版社在后改制时代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确实面临着诸多挑战,甚至一些大学出版社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端教材碗,吃教辅饭,一直是大学社经典的生存与发展模式。大学出版社大多是学校独资的出版企业,在各地成立出版集团的大背景下,大学社一般被孤立在各种集团之外, 而出版集团大举进军高校教材出版市场,依靠其实力强势扩张,占有更通畅的销售渠道,且拥有优秀选题的作者也往往优先选择与大型出版集团合作,一些大学社的市场份额受到了大集团的挤压,大学社在教材、教辅出版市场也逐渐被挤压。
应对这样的竞争形势,大学出版社首先不要慌,不要盲目跟随和模仿。其次,还是要抓住自己的优势,在熟悉的领域寻找空间。只要有特色,抓住机遇,就能争取自己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说,可以进一步结合本社的实际情况,精确定位,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和品牌优势,建立读者、作者的忠诚度,将教材教辅做精做细,巩固自身的传统强势;其次,在重视产品开发的基础上,加强营销和售后服务,加强经销商和终端读者的信息网络服务、教材立体化服务等,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其三,着手图书结构转型,创建新的口碑产品。在完善教材体系、教辅读物的基础上,推进图书结构的多元化,注重学术专著出版、科普出版、大众出版等,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畅销书也可适当涉及,自主开发适销对路的畅销书、常销书。
为大学社发展铺路搭桥
读书报:大学版协作为大学出版社的“娘家”,一直在为大学社的发展铺路搭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出版的大变革时代,能否请您谈谈去年到今年,大学版协为大学出版社做了哪些工作?
刘军:大学版协主要起到了政府的助手作用,以及桥梁作用、协调作用,所以在这几年,围绕大学版协的宗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其一,协助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出版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推动大学出版社的改革发展。
大学版协结合大学出版社转制后遇到的新问题,召开全国大学出版社财务工作研讨会,重点解决改革思路,以及改革后财务管理、转企改制后在机制方面的建设等问题。会议开得很成功,对大学出版社还是有指导意义的。具体有两个议题:一是改革问题。结合大学出版社完成转制后企业财务管理的新特点,研究出版社财务管理改革;二是发展问题。专题宣传和探讨如何申请和实施国家出版基金,参与国家出版领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问题。大学社部分社领导和近90家大学出版社财务管理人员130多人参加了会议。
其二,推进大学出版社积极参与国家出版领域重大工程。
2012年,大学出版社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发展模式,关注国家出版领域的重大工程,大学版协也为出版社积极协调,进行沟通。在今年国家重大出版项目中,大学出版社均有较好的表现,受到有关部门的赞赏和认可。
比如,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调整补充了“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规划项目,最后确立了2578个项目,其中大学出版社共立项633种,占总项目数的24.11%。立项在20种以上的出版社有:北京大学出版社40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9种,复旦大学出版社24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3种。
2012年,教育部组织制定了“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公示的教材有1107种,单本总数2197种,其中大学出版社325种,单本总数869种。单本总数在20种以上的出版社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5种,清华大学出版社177种,北京大学出版社63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2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49种,复旦大学出版社23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2种。
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共评出205个,其中大学出版社40家48个项目获得资助。有8家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和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获得2项资助。
2012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确定的58家出版社的91个出版项目,其中大学出版社15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项,北京大学出版社3项,清华大学出版社3项,外研社3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项。
2012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确定了95项,其中大学出版社有15项,北京大学4项,广西师范大学3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各1项。
2012年将召开党的十八大,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了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出版重点选题共100种,大学出版社中,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和暨南大学出版社的5种选题列选。
2012年,中宣部指定的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出版社中大学出版社已有4家,包括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闻出版总署在2011年底授予了44家出版单位“全国新闻出版‘走出去’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以表彰这些出版单位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所作出的贡献,其中大学出版社有4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
应该说,从大学出版社积极参与以上国家重大、重点出版项目以及重大战略中,反映出大学出版社的实力与竞争力,以及大学出版社的责任与担当。
其三,大学版协反映大学出版社之诉求,解决大学出版社关心的问题。
按照大学出版社的要求,协会继续开展优秀出版物和优秀出版人的评奖活动。完成了“中国大学出版社第二届图书奖、高校出版人物奖”评奖工作。通过两届的评奖工作,大家一致认为,开展评奖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各大学出版社出版优秀教材专著和面向市场图书的积极性,表彰了先进,树立了榜样,在社会和读者之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同时,大学版协积极解决大学出版社使用文字和图片的版权问题,维护了大学出版社的利益。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大学版协继续广泛调研、听取意见,召开专题会议,就字体、图片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征求法律专家的意见,按照“协会牵头,各社授权共同参与,以团购的形式、合理的价格,一揽子全面解决问题”的原则,制定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大学版协还积极向国家版权局提出了对《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的修改意见,反映了大家的诉求。今年国家版权局对《著作权法》进行修改,主旨是加强作者的著作权保护。协会从合理保护出版社利益的基点出发,依照有关法律和事实,主要提出了以下八点修改意见:作品的修改权应作为财产权利而不是人身权利加以保护;版式设计权在网络空间应得到保护;对出版社在涉嫌抄袭的法律纠纷中的责任进行明确;对于出版社无意侵权的法律责任进行明确;出版社对于本社的正规出版物豁免专有许可合同登记,并享有对抗效力;严格限制随意上传受版权保护的电子书,对网站课以审查义务;网络交易平台应当对注册的店铺的实名认证进行实质性审查;国家规划教材法定许可所应支付的稿酬应当以市场价格为准等。
大学版协组织大学出版社代表团参加与考察国际书展,包括第20届印度世界书展、第42届伦敦国际书展和第64届法兰克福书展。在书展期间,协会和出版社与印度、英、德、法等参展知名出版社交流业务,洽谈版权,开展版权贸易和图书贸易,参加大学出版社的新书发布、学术交流活动,并考察当地的大学和有关出版、印刷与物流方面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
其四,大学版协发挥协会联合作用,搭建推进大学出版社出版物宣传和销售的平台。
经周密的组织,第25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如期在青岛举办。参展图书出版社102家、音像出版社12 家,参展出版物近3万种,暂设展位202个,订货会还专门设置了音像电子出版物展区,各社展场也将为图书馆现场扫描订书提供便利。在订货会期间,出版社不仅将展示最新出版物,还要展示多媒体出版物、数字图书、数字出版和销售平台。大学版协将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召开理事大会,共商大学社改革发展以及协会工作;请有关部门的领导莅会指导;开讲大学出版社在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的论坛等等。订货会在宣传大学出版社的整体形象,展示最新出版成果,交流改革发展经验,研讨共同关心问题,促进大学出版社图书销售五大功能方面越来越突出。
作为全国大学出版社的公共门户网站,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教材网不断完善信息平台、政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三大功能。目前,网站在线书目20余万条,总访问量已达3400万人次,访问人群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及部分国家。
同时,大学版协拓展了高校出版社图书代办站的工作,召开全国高校出版社图书代办站总结表彰大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规划发展。会议表彰了26家“优秀高校图书代办站”和52位“高校图书代办站先进工作者”,全国高校出版社图书代办站及主办单位的百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
完成2012年《高校教材图书征订目录》工作。今年的秋季《目录》有101家出版社提供了28026条书目,印刷纸质《目录》7000套(每套3册),光盘12000张,免费发往2713家大中专院校教材科(教务处)、图书馆、高校图书代办站、书店、馆配商。同时制作推出网络版,在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上供院校和读者查询、征订。
开展公益活动,向贫困地区学校赠书。受教育部社科司的委托,响应新闻出版总署的号召,大学版协今年组织全国大学出版社、教育部直属出版社向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教育局、甘肃白银市教育局、云南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洛浦县委办公室、陕西延安市教育局、内蒙古商都县人民政府、宁夏回族自治区七个地区和院校捐赠图书。共有99家出版社捐赠图书17681种,115623册,码洋合计近300万元。
其五,办好《现代出版》和《大学出版信息》。
《现代出版》秉持“宣传党和国家发展出版产业的方针政策,弘扬中国现代出版特别是大学出版文化,反映改革发展动态,交流理论研究成果,服务现代大学出版事业”的办刊宗旨,加强了“特稿”“理论前沿”“经营与管理”“数字时代”重点栏目的建设。
《大学出版信息》作为大学版协内部信息交流材料,及时总结、报道协会和全国大学出版社的重要工作、活动、动态,根据工作,不受内容含量、时间限制,灵活印发,对交流情况、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推动协会及各大学出版社工作,发挥了作用。今年《大学出版信息》已发4期,自协会成立起创办,至今已印发407期。
其六,启动编辑出版《中国大学出版社概览2006—2010》。
今年7月,大学版协向各出版社发出了《关于编辑出版〈中国大学出版社概览(2006~2010)〉的通知》,征集、收集资料和文稿。目前,多数出版社稿件已发送到《概览》编辑部,编辑、出版工作已开展。《概览》已经编辑出版了三卷。本卷《概览》将记录全国大学出版社2006~2010年的基本情况,以翔实的资料,权威的数据,全面反映“十一五”时期全国大学出版社的改革发展,给政府主管部门掌握大学出版社发展状况、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给各大学出版社寻找定位、谋求发展提供参考资料,给社会提供了解大学出版社风貌的又一窗口。大学版协希望各出版社充分重视、大力支持、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概览》的出版工作。
读书报:其中,业界都很关注即将在青岛举行的第25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一年一度的大学出版社订货会,对大学出版起到了一个怎样的作用?
刘军:与过去相比,订货会的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展示、交流,同时,通过论坛的形式,发表观点。尽管订货功能不是很强,但是大学社参展踊跃,每年的大学出版论坛,甚至可以看作来年大学出版的风向标。去年我们关心的是数字化出版,往前一年是社店合作,今年还是想以体制改革后,大学出版社的发展为主题。
读书报:今后几年,大学版协有怎样的工作设想?
刘军:还是要继续走文化体制改革的道路,十八大之后,要根据十八大的精神,统一大学出版社的认识,以联合的形式发挥大学出版社的优势。今后如果不走联合、合作的道路,在大环境的背景下,单体出版社比较势单力薄。具体而言,规模差不多、专业相近的出版社,可以在资源方面共享,在市场方面合作。如果找出合作的共赢点,大学出版在很多方面还是可以探索合作的。
同时,针对出版产业化、市场化、集团化、数字化的新形势,大学版协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团体和组织作用,借助现有质量管理,搞好选优评优活动,办好订货会,代办站教材网等共有平台,推动大学社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联合协作,优化资源,形成整体竞争力,实现整体健康快速发展。
明年大学版协将进行换届,新一届班子还会有新的思路和设想。
制度创新、联营是方向
读书报:新的形势下,您认为未来国内的大学出版会出现怎样的竞争格局?
刘军:不管集团发展得多快多大,大学出版社仍是不可替代的。高校出版社有一百多家,所处地域、发展模式、规模大小各有不同,出版集团的成立对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带来很大的冲击,但只要坚持自己的特色,就能找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出版集团,综合性强和大的出版企业将形成同专业特色明显的中小型出版企业长期并存的格局。这既是实情也符合出版业的发展规律。大学出版社还是要转变观念,把握机遇,制度创新,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
首先是观念转变,内部的运营机制能够与市场接轨,很多大学社还是会继续保留在前沿阵地的。如果出版社还是因循守旧,端教材的碗,吃教辅的饭,下一步很难发展。纸介质图书明显受到了冲击,而且萎缩得很厉害,下一步要把数字出版融入到大学出版的经营中来。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有一定的资源,比如数据库、教材语料库等方面,但数字营销、数字设备方面,是大学出版的弱项。下一步,要将数字出版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希望全国大学出版社能通过发展,通过联合协作,在未来集团化的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对于专业性强、特色明显的高校出版社,由于面向的读者群比较窄,同时又担负着高校和国家重要学术著作出版的重任,还需争取到更好更多的政策支持。
读书报:诚如您所言,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的一个发展趋势,但国内的数字出版刚刚起步,大多数出版社从事数字出版主要是为纸质图书提供支撑,同时,从数字出版获取的微薄收入无法支撑出版社的运营。背靠高新技术集中的高校,大学出版社可以在未来数字化的浪潮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否有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探索了一条可提供稳定营收的商业模式?
刘军:数字出版是未来出版不可阻挡的潮流,加强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大学出版社发展的当务之急。大部分大学出版社在机构、人员、制度、技术和经费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开展数字出版。面对出版数字化的潮流,我认为大学出版社要继续发挥内容的优势,弥补渠道和终端设备之短,努力从目前数字出版的跟随者、合作者、内容提供商向数字出版的经营者、生产者、服务商甚至是教育数字出版的引领者转变。其一,要依托学校充足的人才资源、智力资源、知识资源、教学资源和学术资源,在教育领域打造内容、运营和服务综合数字出版平台,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内容,形成强大的高等教育资源库,凸显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优势。其二,要适应高等教育多媒体教学、电子网络化教学以及学生阅读与学习习惯的变化,探索“电子书包”,开发多种形式的数字化产品,注重同时采用传统图书、手持阅读器、手机阅读平台等方式同步出版,实现“一种内容、多种载体、复合出版”的营运。同时,尽快适应我国广播、电视、图书、报刊的一体化以及电脑、手机、电视机的“三屏合一”、互联网、有线电视网、广播网的“三网合一”趋势,跟踪传统图书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探索新的合作。最后,开展数字出版渠道建设,逐步自主销售数字出版物。
读书报:市场化之后,大学出版社在联营、借助资本力量发展以及多元发展等方面,有怎样的探索?
刘军:这是大学出版社下一步需要探索的问题。下一步的发展面临的竞争是多方面的,要寻找更大空间的话,必然要走联合经营、联合发展的道路。(本报记者 陈香 吕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