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沉浮的人们

    ——《天雷》读后

    杨 扬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0月17日   19 版)

        作者的年龄,有时就是文学写作的秘密所在。不是吗,当代的穿越、悬疑小说,命中注定是与前辈作家无缘的,那些上了年纪的写作者,再怎么冲动,当他们缅怀历史,提笔写作时,无论如何不会采用穿越小说的方式。那么,今天的年轻作家,当他们想用文学来表达自己时,会不会回归到前辈作家的写作路数,以一种最朴素最本色的笔调来表现这个世界呢?70后作家刘晓刚的《天雷》给我的印象,似乎是有意与同时代的同龄作家的写作保持一种距离,他想另辟蹊径,与众不同,他选择的是一条与前辈作家有更多沟通的文学道路。

        单从文本角度来考虑,所有第一次阅读《天雷》的读者一定不会特别留意作者的年龄问题。在当今作家写作年龄被特别高调宣传的情况下,刘晓刚的去年龄化写作,或者说是有意淡化年龄在写作中的作用,显得有点异类。当同龄作家在年龄的经验视域规范下,张扬青春自我时,刘晓刚却对社会现实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似乎是少年老成,别人对政治、社会现实没有兴趣,刘晓刚却对政治、社会问题饶有兴趣。《天雷》对于官场世界和底层社会的描写,没有一定的积累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初读《天雷》,读者会误以为这是一部社会问题小说,或是时下流行的底层文学。但这种疑似症状,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渐渐褪去。读者看到的是一种当代社会世相,而观看这种世相的文学视点,是有青春特征的。所谓青春特征,在我看来,除了一种涉世不深的人生底色之外,还有叛逆的个性。这可以从《天雷》中的两个主角身上折射出来。

        秦雪雷是来自农村的打工仔,他犹如江湖世界的草莽英雄,靠自己拼打,在沿海城市梅港谋得了近似于黑老大的地位。而民警楚天梅,警校毕业,为谋求个人前途,不择手段,最后出任梅港市副市长。这两位背景完全不同的人物,在《天雷》中以一种异乎寻常的方式走到一起,亲如兄弟,情同手足。如果照现实生活的逻辑,官匪有别,黑道白道很难走到一起。但《天雷》中,这些就顾不到了。重要的是人物和故事。人物是闯荡江湖的侠客,有豪情,有肝胆。秦雪雷是完完全全的草根英雄,初到梅港,被无辜抓进监狱,监狱这所大学校,教会了他弱肉强食的人生哲学。出狱后,他想自食其力,但处处碰壁,直到进入黑社会,人生的阶梯才开始“亮堂”起来。民警楚天梅初来乍到,有着一腔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但官场犹如豪门,深不可测,最后莫名其妙地卷入了官场站队的尴尬。因为有这样的尴尬体验,楚天梅渐渐领悟到官场的丛林规则。在人生的打拼过程中,小人物们惺惺相惜,有倒不完的苦水,说不尽的烦恼。每当人生进入到一个新的门槛之际,秦雪雷和楚天梅总会出人意外地碰到一起,互诉衷肠。一个是梅港市的副市长,一个是梅港市的黑老大,竟会如此地情缘相投,好像他们之间没有隔阂,没有差异,实在是让一般读者匪夷所思。但我想作者不是一点意识都没有,而是作者实在太关注英雄故事,要在这个有点混乱的人世中,寻取一点慰藉心灵的豪情与友谊。从这一角度来看待秦雪雷与楚天梅的友谊,的确是异乎寻常。他们之间的交往,不是官匪勾结,黑道白道,而是茫茫尘世,有缘相会。当楚天梅还在基层锻炼期间,第一眼无意间看到秦雪雷时,就有一种投缘的感觉,而秦雪雷被人无辜抓捕,受尽凌辱时,他感觉楚天梅这个小警察有善意。所以,在人生的拼搏中,这两个小人物最后相遇,走到一起,真是老天有眼。情缘的魔力,在《天雷》中屡见光芒。秦雪雷对于大小姐的情谊,楚天梅对于电视台记者海蓝蓝的恋情,似乎都在展示这两个人物的天良与善意。从本质上,秦雪雷与楚天梅都不是坏人,但人在江湖,不得不使然。刘晓刚作为小说家的天真烂漫,在这一方面似乎有别于前辈作家的文学想象。人生无奈,只有寻求江湖自处的快乐与安慰。《天雷》中的人物,都是有情有义的,即便是像秦雪雷这样敢于谋害蔡老板的家伙,在小说中也被处理成有情有义、血气方刚的英雄。这样的描写,可能会让不少正义之士感叹:今日是何世?但文学的想象似乎也有其合理的成分。

        让两个身份、背景完全不同的人交往、碰撞,其闪现的激情火花无疑是文学审美最具光彩的情景之一。文学史上不乏描写盗匪的成功作品,在文学想象层面上,类似于美国《教父》这样的作品,极具吸引力。探讨其中的成功奥秘,不同性格人物之间的对照,是作品获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刘晓刚的《天雷》有意要将政府官员与黑道人物走到一起。这种文学构想,从作者方面考虑,有时也是其年少气盛的叛逆个性体现。在一个官即慈父的社会视野里,是根本容不得官匪一家的想象空间,但对于作家而言,为了寻求激情,这样的处理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或许在刘晓刚眼里,根本就没有那些道德训诫的条条杠杠,他不想借小说探测民意,而是考虑如何将小说写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也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天雷》不是社会问题小说,不是底层文学,而是普普通通最诚实不过的小说。这样的创作路数,是作家凭自己的创作才力,特立独行所获得的,而不是扎堆取暖、集体起哄所获得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