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的出现就是大地的巨著,根深叶茂,是风霜雨雪历练之后文化精神与文化品格的证明。换句话说,巨著的出现是需要缘分的,一部巨著的出现常常可遇而不可求。读高有鹏先生洋洋三百多万字的《中国民间文学通史》(线装书局2012年版),感受最深的除了作者言必有据的述说,是这部巨著诞生的过程。
一个人用三十年的时间写出一部打通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历史时空的文学通史,将近代现代民间文学与古代民间文学对接成一体,勾画出中国民间文学一片广袤的森林,这是一种胆识,更是一种境界和品格。如果能够认真读通,你就不得不产生震撼;这部著作确实是在写中国民间文学的历史发展,进行“通”的表达与述说,而其着眼点是多方位的,具有多学科的交融,显示出作者长期积累所做出的探索。现代学术体系建立以来,在学术专门史中,最值得赞扬的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他把学术研究集中在一个领域并为之献身。如同诺贝尔奖对某一个领域的奖励,常常选择一个人而没有选择一个团队,是一种标志,是对个人巨大创造的尊敬。一家之言,以一贯通,最为可贵。高氏《中国民间文学通史》在学术研究的方式选择上,是可以与冯氏相媲美的巨著。他是在“接着说”,是建立在漫长岁月中锲而不舍所形成的一家之言,标志着一个时代学术发展所达到的高度与深度。在今天普遍流行浮躁,学术研究出现严重利益化,急功近利盛行的时刻,一个人用三十年的漫长岁月书写这样一部讴歌民众的历史文化巨著,充满悲壮和曲折,显示出历史性的突破,又如何不是一个民族的史诗?
注重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田野调查与理论研究多种方式相结合,是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通史》的显著特色。过往不同时期的各类文学史,学者们的主要依据就是文献。虽然王国维较早提到多重证据求索,而文学史书写是从郑振铎和鲁迅他们开始,更多学着注意到石刻、木版等文物材料的重要价值,但是,对民间文学活形态的论述,许多文学史家相对忽视。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通史》既有文献为主要形式的历史文化求索,也注意到其他形式与内容,使得其“通”的意义非常突出。博采众家之长,需要勤奋阅读,而其走遍万水千山,坚持在民众中间直接聆听民间文学这一来自最广大人群的声音,深切感受民间文学流传的环境,这就使得其著述特别厚重而深刻。更重要的是高有鹏有着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和文化使命感,他特别强调民间文学研究必须有为民众的价值立场,强调守护民族传统,其《保卫春节宣言》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就是一例。集中说来,高有鹏对历史文献的深入把握,是其《中国民间文学通史》的重要基础,而其重视考古发现和田野调查,重视中外民间文学思想理论,则使得其著述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这相当于一个路标,沿着其路径,不但可以看到中国民间文学作为历史文化发展的线索,而且可以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民众情感的变化,看到不同阶层之间的对立、分歧和融合,看到社会发展中社会风俗生活为表象所显示的和谐与不和谐是如何形成的。
一部巨著固然需要对同时代人的思想文化进行总结,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不断突破。我曾经仔细搜索翻阅高有鹏当年的著述,举数其学术追求与建树,在《名人传记》等刊物介绍其成就,从其《中国民间文学史》到《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史论》,再到今天的《中国民间文学通史》,这是一条曲曲折折的长线,其中还可以看到他围绕这条长线展开的探索与追求。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中,高有鹏述说的是从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和歌谣,如何发生、嬗变、转型,直到晚晴社会,中国民间文学如何诉说政治腐败形成濒临亡国灭种的巨大危机。同时,他不断表达出他对民间文学许多问题的理解,勾勒出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民间文学发展的个性特征,在偶然与必然之间寻求历史文化发展规律性内容,时时显示出他强烈的批判精神。在《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史论》中,他总结了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重点在于以胡适、鲁迅、周作人、茅盾、老舍、郑振铎、闻一多、朱自清等作家的民间文学思想理论为典型,管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密切联系。而在《中国民间文学通史》中就不一样了,除了扩大论述范围之外,在许多问题上表现出更深刻的思索,从不为贤者讳。他论述了历史上各个时期重要思想家的民间文学理论,这在事实上可以看到中国民间文学思想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诸如先秦两汉时期的孔子、庄子、韩非和王充、董仲舒、刘安、刘向、应劭他们,到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司马光他们,再到明代的冯梦龙、张岱他们,到清代社会的纪昀、袁枚和晚清时期的龚自珍、黄遵宪、陈季同、曾继泽、章太炎、李慈铭他们,第一次全面总结了中国古代民间文学思想理论发展的历史。更不用说他在中国现代民间文学思想理论历史发展的探讨中,除了对鲁迅他们的民间文学思想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而且着重探讨了李大钊、顾颉刚、郭沫若、董作宾、江绍原、钟敬文、阿英、姚雪垠、梁漱溟等一大批不同身份学者的民间文学思想理论。这同样是前所未有的。
与《中国民间文学史》对中国古代民间文学历史发展勾画相比,他更为注重一个民间文学主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更为注重历史上那些民间文学现象的嬗变,特别是思想家群体所表现出的民间文学观念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与价值意义,显示出民间文学作为文化现象与文化行为在中国文化传统格局中的位置。尤其是他所强调的民间文学从古至今是一个整体,强调民间文学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生活,既有对原始信仰保存“活化石”意义的体现,也有及时反映民众心声形成时代晴雨表的特征。在他看来,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文化生活整体,不应该厚此薄彼;我非常同意他关于民众集体智慧的论述,他说,鲁迅、巴金他们固然是了不起的,创作出许多名篇,而又有哪一个作家能够创作出动辄数十万数百万甚至千万行的史诗呢?
(《中国民间文学通史》,高有鹏著,线装书局2012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