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编辑手记

    品一杯纯正的香槟,哪怕误了飞机……

    林冠珍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0月17日   10 版)

        关于书名,笔者纠结了很久。《理性的声音》,表现了德国知识分子勇于挑战权贵,敢于发表不同政见的传统,令人思考良多。可作为书名,显得太冷峻,担心会失去较感性的读者;《柏林之恋》,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思乡故事,亘古永恒,深情而浪漫。可作为书名,也许会被疑为是爱情小说,恐失去教师和家长读者;《静夜鹿舞》,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恬淡而温馨。可作为书名,好像没有什么地域特色。最后选定书名为《从容的香槟》,“从容”是一种心态,“香槟”是西方文化的符号。读者从书名中就可以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冲撞,“香槟”是要慢慢品的,希望能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

        本书是女作家程玮的散文随笔集。程玮以“著名儿童文学家”而著名,早在1980年代,就被评论界喻为“最有才情的少儿文学作家之一”。她创作有《豆蔻年华》、《中学生三部曲》、《少女的红发卡》、《少女的红围巾》、《少女的红衬衣》等作品,以清新细腻的文笔、儿童的情趣、青春的活力,跳动着时代的脉搏,蕴含睿智的哲思,深受读者们喜爱,获得全国及省市文学作品奖60多次。

        她更是有实力的影视剧作家, 不仅儿童剧电影《豆蔻年华》获得“金鸡奖”、《红发卡》被评为“十佳”电影,而且成人影视作品《满票》、《秋白之死》也获得了“飞天奖”,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1993年移居德国后,她一直奔波于欧洲和中国之间,拍摄了《秦始皇》、《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和《孔子》等十多部介绍中国文化的纪录片,为中德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几年,她又回到热爱她的读者的视线里,创作了“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系列丛书,2011年被评为全国“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之一。

        程玮的作品多变,时而写儿童文学,时而写成人作品;有轻松话题,也有沉重思考;写影视剧,也写小说散文;但不变的是她的爱之深与真之切,尤其是她出国后,视野更开阔了,文思也更舒展了。《从容的香槟》就是一个代表。书中每一篇都写一个简单而真实的故事,在中西方文化互相观照下,用细腻的笔触关心孩子的教育、女生的审美、环境与生存等问题。轻灵、自然。读者可以在她恬静的叙述、唯美的意境中放松心灵,享受生活,也可以细细品味故事中绵长的韵致、哲理的思辨和对传统的冷峻叩问。

        《彼尔的胜利》,讲述一个贫寒出生的德国高中生彼尔,为了到美国当交换生,向社会劳动局申请补助,未获得同意。老师鼓励他与政府打官司,最终获得了胜利。作者说:“一个孩子出生贫困,并不是这个孩子的错,但如果一个社会不给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一个平等的机会,那就是这个社会的错。”

        《面对历史》,说作者带父母到德国吕贝克市政厅参观。德国的市政厅是可以随便参观的,不像中国,各级政府衙门都严加把守,甚至有威严的狮子蹲在门口“纳吉避邪”。市政厅一个走廊里,挂着自建城以来200多位市长的画像,同样风格,一般大小,不分功过。这在中国是绝不可思议的。

        《爱到不能再爱》,告诉我们,在德国,一个人过了18岁生日以后,要独自出门旅行一次。要争取用最少的钱走最多的地方。而中国的孩子却爱炫耀能坐火车软席。作者劝诫家长们,爱孩子的最高境界,是一到孩子成人,就把那爱深深地藏起来。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成年人,他要走世界。他会经受困苦,经受磨难。如果你注定不能守护他一辈子,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尽早放手,让他尽早学会生活。

        《让孩子走进厨房》,说在德国,如果一个女孩子娇滴滴说她不会做饭,并不代表她家境好,只能说明,她的家教不好。反观当下国内有多少被家长过度呵护的生活低能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如果中日再打一战,这些人有什么能力保家卫国。

        《你就代表中国人》,写的是在德国一个古堡的橡木酒桶上,有简体汉字写了四个“某某到此一游”的中国人名,管理人员故意不清除掉,说留着它,别的游客会明白,这是多么耻辱多么丢人的一件事情。作者说:“每个中国人如果能在国外做一个文明的人,那他就是对自己国家最大的爱护了。”爱国,其实就是这么具体。

        只有爱的眼睛,才能观察到每一个故事里的奥秘。爱国,爱家,爱孩子。大爱无疆。这种爱不能太狭隘,太自私。她用这种爱的理念教育她的儿子果果,果儿汲取了中西文化的精华,成长的足迹也印在了书中,现在果儿已经在英国读博士了,也是一个成功教育的范例。书里没有说教,只与读者拉家常似的谈心,读者一定会从这些故事中开阔了眼界,并审视内心,以至于这本书在印制时,印刷厂的工人都在争相传阅,说:“写得真好!”

        在这本《从容的香槟》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程玮生活的另一面,她的真性情。工作之外,她过的也许是一些白领丽人艳羡向往的“小资”生活。她谈西方贵族的养成;谈香水和护肤品;谈女人的教养和优雅;谈她家的花园和海滨别墅;谈她为了和朋友一起品一杯纯正的香槟,不惜误了飞机……。曾几何时,“小资”是一个贬义词, 甚至成为颓废情绪的象征,让人望而生畏。这是极左时代贴的政治标签。一个真正的“小资”应该是工作能力强、经济独立,思想超凡脱俗,生活有情趣,并具有艺术鉴赏能力的人。中国多一些这样有修养,有品位,有气质的人,有什么不好呢?

        笔者结识程玮,缘于和她父亲程以正先生相识。我们在同一期《老照片》杂志上刊发了文章,笔者注意到程先生介绍的,他从在德国电视台工作的女儿处得到的1900年德国公使穆默的照片日记。笔者专程到江阴先生家看了这批珍贵的老照片,拟请先生对照片做些进一步的解读出版,以飨读者。先生答应有空慢慢写。可遗憾的是,先生事未竟,已仙游。想起程先生说起作家女儿程玮,一脸的幸福和骄傲。现在程玮又出版了一本新书,他在天堂得知一定非常欣慰。

        《从容的香槟》,程玮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3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