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暑假结束了,我们又可以远观法国的图书大战。一年一度的肉搏刚刚开始。
回归季是法国文坛特有的现象,始自每年8月中下旬,一直延烧至10月底大奖季揭幕的前夜。在此期间,文学作品的出版空前密集,鏖战于书店和报刊的书评版面,求获垂青,杀出重围,一鸣惊人,封侯称王。
今年的回归季期间,预计只有646部小说上市,包括426部法语作品和220部外语作品。总数远低于去年年末录得的704种和2010年的714种。
多位名家已经或即将推出新作,其中有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帕斯卡尔·基尼亚尔、洛朗·戈德、让·埃舍诺、琳达·勒和克里斯蒂娜·安戈。当然也少不了20年来、年年必出新作的比利时女作家阿梅丽·诺东(Amélie Nothomb)。诺女士所著《蓝胡子》(Barbe bleue)已于8月22日由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推出。
这是诺女士的第21部小说。你想必以为她高产,却不知她有多么高产。诺东自陈,她已写出75本小说,不过大部分都自束高阁。
总统战记
今年占据报刊头条的是两位年轻人——1972年出生的洛朗·比内(Laurent Binet)和1980年出生的奥雷利安·贝朗热(Aurélien Bellanger)。
比内以2010年大获好评的《HHhH》出道,一举获得龚古尔小说处女作奖。书名乃“希姆莱的大脑名叫海德里希”的缩拼,重述了1942年纳粹党卫队二号人物赖因哈德·海德里希的遇刺史实。
比内的第二部小说《无一事按部就班》(Rien ne se passe comme prévu)8月22日由格拉塞出版社发行,仍走纪实与虚构结合的路线,不同之处在于,他将背景由二战移至当前,重述2011年10月至今年5月弗朗索瓦·奥朗德竞选法国总统时的风云历程。《HHhH》封面上被涂抹的纳粹将军的脸,亦被揉皱撕破的奥朗德海报所取代。
“奥朗德引诱我,都是他干的。”比内告诉《新观察家》杂志。奥朗德自愿成为画中人,其伴侣瓦莱莉·特里耶韦勒居间安排,出力甚多。她撮合社会党总书记和青年作家,促成政治和文学的联姻。但《解放报》认为,是比先生引诱了如今的法国总统。比内在电视上看到美国剧集《白宫风云》,遂有灵感,于是通过特里耶韦勒,向奥朗德提出采访动议。特女士乃《巴黎竞赛画报》的女记者,曾在2010年就《HHhH》专访过比内,因此结下一面之缘。
镁光灯下的奥朗德面目可亲,在比内的书中却是一台暗藏炮火的“战争机器”,舍得一身剐,也要把萨科齐拉下马。他私下常对占据爱丽舍宫的尼古拉·萨科齐口出恶言,称之为毁人不倦的杂种。《无一事按部就班》里有一个细节,描写萨科齐在电视政论节目中辱骂某位社会党高级干部,将其比作美国金融界的大骗子伯尼·马多夫,并愤愤不平地说,马多夫可是“被判监184年”。奥朗德看着电视上的萨科齐,喃喃曰:“你也会有这一天。”
小说中的特里耶韦勒说,奥朗德“不仅要击败他[萨科齐],还想把他辗个粉碎”。
无维基,不成书
8月23日出版的《解放报》依照旧例,为回归季刊出封面专题,并做足内页四个整版的报道。但其重点聚焦于一位新人——30岁出头的奥雷利安·贝朗热。该报当期刊出跨页专访,配发大幅作者玉照。贝先生的小说处女作《信息理论》(La théorie de l’information)在此前一天由伽利玛出版社出版。从书名上看,这又是一部不像小说的小说。不过它有故事,有人物,还带着些许科幻色彩。
此书主人公名叫帕斯卡尔·埃尔当热(Pascal Ertanger)——瞧这名字,有帕斯卡尔,又有“异乡人”(étranger)——确也如此,他是个孤僻的电脑天才。通过对其生平的铺叙,贝朗热描写了从1980年开始的法国社会电脑化过程:先有微电信(Minitel)的出现,然后是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终至不远的未来,电脑将走上自决之路。
贝朗热拥有哲学博士学位,做过图书销售员,不幸下岗,起初几近崩溃,靠网络游戏度日如年,百无聊赖之余,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打发时间,有友人相劝,闲着也是闲着,何不效法巴翁,写本小说也么哥!小贝动心,遂放眼法国名流,从中寻找人物原型,最终锁定电信大亨格扎维埃·尼埃尔——此人好比法国的比尔·盖茨、孙正义、马化腾——继而套用信息理论,以图用小说为法国当代经济史立传。
既奉巴尔扎克为师,小贝便决意走现实主义路线。他不肯瞎掰,务求真凭实据,幸有网络助力,大搞了一番调查研究。“如果维基百科不存在,这本小说就根本不可能出现。”贝朗热告诉《解放报》
回忆去年,中学教员亚历克西·热尼(Alexis Jenni)以小说处女作《法国战争艺术》(L’Art francais de la guerre)大胜,摘取文至高荣誉龚古尔奖。再看每年回归季的大战,当真需要兵法作为指南。
本文前述三书——《蓝胡子》、《无一事按部就班》和《信息理论》分属三大出版社,却在同日上市,近身肉搏势不可免。胜负如何,能不能戴上军功章和大红花,或许还要再等两个月,才能一见分晓。
大奖季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