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8月15日 星期三

    网络文学也有主旋律

    菜刀姓李进入作协大楼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8月15日   17 版)

        在阅读了菜刀姓李(本名李晓敏)的《遍地狼烟》之后,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梁鸿鹰完全颠覆了过去对于网络文学的看法。

        他原以为网络就是青年人文字游戏、情感玩闹的场所,要么英雄救美、商场斗智,要么泪洒情场、后宫争宠,在急于一吐心中块垒的稚嫩写作者那里,可能不会有人有意识地写主旋律。这时候,一部关于成长、民族、爱情、血性的抗日题材大作品出现了,梁鸿鹰称之为“很阳刚、很男人”,不但获得了政府奖,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作品深入地涉及了一个重要而重大的主题。

        “网络文学同样可以承担弘扬主旋律的使命。”梁鸿鹰说,网络文学是体量巨大的文字海洋,承载着大批辛勤耕耘者极为充沛的文学理想,生长着与时代、与社会同步成长的文学的长青森林,耸立着记录历史与时代的巍峨高峰。世界有多博大,就有多少网络文学的主题;历史有多悠久,网络文学的素材就有多么浩渺。因此,对网络文学,人们为之如醉如痴、沉迷而不能自拔,是有理由的,当然,那种由冷静渐渐进入欣赏与激赏的阅读是存在的,是需要得到积极引导的。

        这大概也是1949年7月13日中国作家协会成立以来第一次研讨网络文学作品的初衷之一。网络文学在作协十楼会议室这样一个有标志性意义的场所登堂入室,会给网络写手带来怎样的收获?网络文学的研讨,能解决网络写手的困惑吗?评论界能给他们有效的建议吗?

        网络写手天下归元回忆自己写作《扶摇皇后》的情景:“如果说有一点成功,那来自于我当时井喷式的写作,长达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更新万字以上,这是网络文学最有特色最聚人气也最被诟病的一点——一个人能有多少才华储备,经得起这样近乎透支的挥霍?在这样高强度的更新下,有多少人能够保持不变的创作激情和新鲜思路?每日用尽所有时间写作,作者们补充知识、提升自我的空间又在哪里?”她说,不知道其余高产网络写手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对于她本人,以时速两千五百字的速度写作,对于描写类文字几乎从来不用思考,精力和思维主要用在情节构架和人物设定上。“可以说很多时候,在灵感缺失的时候,难免存在文字累赘,情节拖沓,收放不自如的问题。这缺点在这本书还作为网文的时候,并不明显,但在网络蔓延到实体后,成为本书的最大缺陷。”

        如此看来,作者本人对于创作的认识也是相当清醒。那么评论的价值在哪里?“网络文明大环境之下的网络文学写作,催生了一系列相应的阅读和批评行为,这一点构成了对以往传统的批评框架的挑战。”评论家陈福民举例说,网络文学《新宋》已经连载7年,情节篇幅浩大。7年间,传统批评家的介入却是未知数。“所有关于网络文学写作生产及其所隐含着的观念,是否都被我们意识到并且调整到位了?如果调整不到位,那么网络写作本身那些决定性的敏感点,可能对我们就没有意义。”陈福民认为,迄今为止,我们还缺乏一支能够及时跟进、有效对位的网络文学批评队伍。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网络文学毕竟在创作理念、创作手法、语言表述、传播手段、阅读方式诸方面,已显示出与传统文学不同的特点。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崎嵘指出,从某种角度看,网络文学是“另一种”文学。我们研讨网络文学作品,不是简单地照搬传统文学那一套既定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标准,更不是削足适履,南辕北辙。而应当在坚持文学本质特征的前提下,注重研究网络文学的特点,寻找和发现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不同点,经过较长时间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讨,逐步形成符合网络文学创作和传播实际的、具有网络文学特点的审美评价体系。这样才能给网络文学的创作以理论的指引,才能避免理论研讨的隔靴搔痒,甚至文不对题。

        网络文学拥有鲜活生命力,来源于其更为紧跟时代要求,群众喜闻乐见、阅读方式灵活。同时,作者数量庞大,阅历各异,容易产生许多新的兴趣点和思路,可以满足文化市场推陈出新抵抗消费疲劳的需求。庞大的拥趸群和多元化产业化的传播方式,使网络文学渐渐拥有了自己的声音。天下归元也提出,缺乏内涵深度的三流作品占据市场,这是属于网络文学的身份危机,需要更多的精品出世,来提亮网文在部分主流文学眼中略显暗沉的轮廓,以文本的质量求得网络文学的长远生存。

        17K小说网创始人、中文在线互联网总监刘英以他责编的《隋乱》为例,谈及网络文学如何才能出精品。他提到,创作《隋乱》的时候,作者酒徒正处在厚积薄发的引爆点上。作为穿越历史的大牛,《明》为他奠定了“穿越天王”的地位,《指南录》顺延了他强大的群众基础,而且在整个网文里,穿越架空是一个极大的类别,每年都有很多热门的作品诞生。可以说,如果酒徒继续创作穿越架空小说,对读者来说,读得开心,对网站来说,风险最小,对他来说,写得轻松。

        “但是,除了赚钱以外,我们还有理想。”基于此,酒徒扬弃了自己多年积累的网文创作经验,从最熟悉的穿越小说跳出来,不写穿越,不攀科技树,不讲改革,写一部地道的历史传奇小说。酒徒出身塞外,又经大江南北,对民族战争、交流、融合有地道经验,为网文作者所罕见。这是他的优势,他选了波澜壮阔的隋唐时期,人物上则确定了“擦边”的人物——虬髯客。

        和传统文学的修炼之路相比较,网络文学对成千上万的写作者的影响无疑是一场历史性革命,网络写手因网络而成长,因网络而强大,有越来越多的能称之为“文学”的作品得以涌现,显而易见,网络这个平台给所有的创作者提供了最低的门槛和最大的可能。但也正因为如此,网络文学尤其是网络小说充斥着大量的文字垃圾,这也使得网络文学给人的印象是:只网络,不文学,更出不了真正的精品力作。菜刀姓李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写手由迎合编辑或者文学期刊变成了直接取悦读者。同时,网络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会遇到三个问题,一、不自觉地受到来自读者哪怕是一小部分读者的直接影响,作家原本的创作意图会被严重干扰,小说的故事和结构会被打乱。二、过分关注点击率、关注收藏和订阅成了网络作家们的通病。第三、一味地强调更新,从稿费收入和读者的阅读需求这两个角度出发,一味地追求速度追求产量。“作为网络写手,我不主张这么做。打个比方说,你一斤大米想酿出二十斤酒来,那酒就算还能喝但也不会是好酒,因为它是兑了水的,不纯。当然,这也是网络文学的现实世界,对于很多像我这样的职业写手而言,短暂的妥协是必需的,但是无论是从个人发展或是网络文学的大局出发,我们网络写手都应该找一个合适的时机让自己沉下来,写出一些真正的文字。”菜刀姓李说。

        武侠世界里曾经也是泥沙俱下,但数十年的寒暑中,终有金庸、古龙、梁羽生这样的大家留下来。李陀曾在《莽原》发表《总得想点办法》的文章,建议中国的严肃作家放下架子,向通俗小说学习一些东西。现在很多作家,脑子里就只有20世纪的几个西方大师,熟悉的就是现代主义所形成的小说修辞学体系。那么,网络写手是否也应从中借鉴有益之处?

        “我们是否还应该考虑到另外一些资源?比如重读19世纪西方古典文学大师的作品,重读中国古典作品,另外,也要读当代优秀的通俗小说。有很多西方著名作家像毛姆、格林、迪伦马特……他们在文学商业化强大的压迫之下,也曾尝试为严肃文学的生存探索一条新路,做法是借鉴通俗小说的许多写作技巧和手段,试着写一种又严肃又通俗的小说,而且很成功。”文学博士于爱成提出,如何充分学习借鉴三个传统——中西古典文学传统、西方现代主义传统、现当代通俗文学传统,实现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有效互动交融,是目前很现实很严肃的一个当务之急。“我们以为传统小说好读,更对来自于小说本身的戏剧性。现在网络小说里面的戏剧性完全消失了,小说靠什么吸引人?是文学观念,是知识,还是时尚的元素?人的精神世界通过阅读获得的上升空间在哪里?网络小说的叙事资源怎么拓展?”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网总编辑吴长青认为,这将是未来网络小说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报记者  舒晋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