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吉日指的是什么?
旧时迷信以星象来推算吉凶祸福,谓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六个星宿是吉神,六辰值日之时,称为“黄道吉日”。所谓的黄道,中国古人认为太阳绕地球运转,黄道就是想象中的太阳绕地球运转的的轨道。《汉书·天文志》记载:“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黄道天空中共分布着十二个亮度最高的星座,它们是青龙、白虎、明堂、天刑、朱雀、金匮、天德、玉堂、天牢、玄武、司命、勾陈等。迷信认为,吉日的选择并不是不顾年、月、时的吉凶,而要相互观览,综合选择。选择术将白虎、天刑、朱雀、天牢、玄武、勾陈等六辰为凶神,认为犯之不吉,将有大祸;将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称为六黄道,所谓黄道吉日就是这六神所在的日子。这六神所值日的那一天就叫黄道吉日,百事吉利,不避凶忌,万事如意。如元无名氏《连环计》第4折:“今日是皇道吉日,满朝众公卿都在银台门,敦请太师入朝授禅。”此说虽然迷信,但它寄托了中国古人趣吉避凶的良好愿望。黄道有时还专指天子所经行的道路。如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7:“高庙驻跸临安,艰难中,每出犹辅沙藉路,谓之黄道。以三卫兵为之。”
何谓四象和二十八宿?
四象和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与原始的动物崇拜和星宿崇拜,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人,很早就掌握了利用观测星辰来测定方位、正四时的方法。大概到了原始社会后期,也就是大约相当于我国传说中的尧、舜、禹活动时期,古人已经通过反复观察,发现天上的一些星群在运行过程中,它们是作为一个位置不变的整体存在的。同时又发现,在不同季节的黄昏时节,这些星群与大地的相对位置,也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于是,古人便逐渐掌握了用一些醒目星座位置的变化,来划分一年当不同季节的方法。
为了把不同月份中太阳和月亮在天空的位置,明确地标识出来,中国古人不仅发明了反映日月运行轨迹的黄道或天球赤道,而且还创造性地把附近的星群划分为二十八个区域,每个区域都由若干小星群构成一个星座,近而认为这些区域,是日月神在天宫中活动时依次住宿的地方,所以二十八个天区,也就被中国古人看成了日、月神的二十八个天宫了。
龙、虎、朱雀(或曰凤)、玄武四灵崇拜起源很早,若论其单独的动物神灵崇拜,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以图腾崇拜的形式出现在了不同的部落群体之中了。如1987年在安徽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出土了距今约六千年前用蚌壳摆塑成的龙虎图案。在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上,也经常出现以这些动物为氏族名称的族徽文饰,这都是原始图腾崇拜的遗迹。大约在殷商时期,经过长期对天象的观察和经验积累,人们就已经开始把春天黄昏时节出现于东方天空中的一组星想象为原有的灵物龙,把出现于南方天际中的一组星想象为鸟形,把出现于西方的一系列星想象为虎,把出现于北方的一系列星想象为蛇和乌龟。只有依据逐渐完善的四灵信仰,古人才会将其傅会到天上去。至迟到春秋时期,四灵信仰就已经和天空中的四方星宿结合在一起了。阴阳五行学说尤其是五方配五色的说法流行后,四象又被配上了不同的颜色,成为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而民间则相传,当天地刚形成时,天下四分五裂,天地意象、星相大变,于是天帝派遣四兽托身于人世间的二十八人,重新梳理天地秩序,开启天地灵气之门。这四兽分管天宇中的四方,它们分别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至战国时期,四象就已见于文献记载,《礼记·曲礼》中有“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唐代的孔颖达就解释为:“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
春秋以后,阴阳五行学说又把天象与人间社会的政治分野结合在一起。汉代以后,凡以星相为理论依据的古代数术,如占星、相地、阴阳五行、测日算命等,都把四灵神兽等作为其分析的重要理论因素。尤其是东方苍龙和西方的白虎,还被视为镇邪祛恶的天神而广泛应用于各种迷信场合。而安徽出土的史前墓葬中,青龙白虎在尸骸两边所处的位置,又恰巧暗合了堪舆家所说的“左青龙,右白虎”吉祥理念。
四象中每一象由七个星宿组成,共二十八个星宿。
东方的苍龙七宿由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包括四十六个星座、三百多颗星。从整个形状看,七个星宿在天空中的分布,犹如一条飞跃在天的苍龙。
南方朱雀七宿由井、鬼、柳、星、张、翼、轸组成,包括四十二个星座、五百多颗星。它们在南方的天际中呈现出来的形状,犹如一只展翅飞翔的朱雀。
西方白虎七宿由奎、娄、胃、卯、毕、觜、参组成,包括五十四个星座、七百多颗星,组成白虎形状。
北方玄武七宿由斗、牛、女、虚、危、室、壁组成,包括五十六个星座、八百余颗星,它们分布共同构成蛇与龟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