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买咖啡和茶,有时候价格标签上会看到“公平贸易”4个字。开始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单从字面理解为贸易中的公平交易。问营业员,她们只能说个大概,回家上网查了才明白。
公平贸易产品的概念是1960年源发于荷兰的。当时主要是因为一些咖啡和茶叶生产者在国际贸易中损失严重,一些中小企业联合起来保护自己,开始将价格提高,并在固定的店里销售。之后,这些企业开始对自己的产品实施认定和证书制度。
现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多公平贸易产品,其认证内容越来越多,一般是“有机”、“低农残”,并且跟社会公益事业相连接。国际贸易中有60%的红茶拥有有机证书,但是,有公平贸易证书的,就少得多了。
加入国际公平贸易团体,以此来推销自己的产品,是一个很好的走向国际市场的方式,不过,要满足公平贸易产品所需要的认证的要求,却并不容易。
比如,美国人开始在消费者的购买意识中加入环境保护和劳资公平关系的意识。一个产品要在国际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单是“有机”和“环保”,已经显得过于单薄了。
因此,某个茶叶商要加入红茶公平贸易的行列,他就得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并且重视劳资公平。譬如,著名的红茶产地大吉岭地区,那里的电力不足,很多妇女患有白内障,日本的红茶代理商便组织日本的医务人员去大吉岭,为当地人免费作手术,从2003年开始,坚持了多年……
香港的许多消费者已经习惯于购买公平贸易的茶叶和咖啡,他们知道这是“正确健康”的消费行为,意味着你不仅买到了保证品质的货物,而且支援了贫困地区的人民改善生活的努力。
获得公平贸易认证的商品的产地,通常都是经济比较贫困的地区。因为贫困,生产者参与定价和分成的能力往往很弱,因此才需要公平贸易。法国的奶酪和葡萄酒庄不需要公平贸易。
公平贸易体现了人类的文明,我大,但我不欺小。
标有“公平贸易”标志的货品,价格通常在中档位,绝不会号称奢侈品,但也不会很便宜。我比较乐意买“公平贸易”的货品,一是东西好,二是中介商不贪心,三是我也做了好事——鼓励中间商继续不贪心,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