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7月18日 星期三

    新生代学者探讨“共同研究模式”

    70后、80后学术著作首次系列出版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7月18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 余传诗)国内首套由70、80后新生代学者结集出版的学术丛书——“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研究书系”第一辑6种近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7月2日,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四川等地的中古文史专家参加了在复旦大学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总编吕健在致词中说:“有别于不少高校某一院系教师著作的丛书,这套书系是相近专业的青年学者对‘共同研究模式’的求索、也是对‘基底性命题’回应的集中展示,显现了新一代学者在中古史研究领域的实力,以及未来几年在该领域开风气之先、引领学术潮流的潜力。”

        “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研究书系”肇始于“中古中国共同研究班”的实验性探索。2009年,复旦校园内一批有着良好学术背景和国际学术视野,分别研究中古时代历史、语言、文学与艺术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商讨在学术日益泡沫化的今天,如何致力于在互相砥砺中提升自我学术境界,并探索“共同研究模式”在中国学术生态中生发的可能。不久,“中古中国共同研究班”成立了。这是一个没有编制却有着共同学术理想的民间同仁团体,核心成员12人,平均年龄33岁,分别来自历史系、文史研究院、汉唐文献工作室、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中文系等5个单位。书系主编余欣告诉记者,研究班每两周组织一次学术活动,主要安排为论文发表、史料会读、学术信息交流与评论,至今已举行40期;研究班主办的“中古中国研究前沿讲座”邀集海内外名家报告最新进展,迄今也已举办了20讲。这些学术活动吸引了不少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旁听,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研究班历次“演习”的成果,也先后在《复旦学报》开设专栏,或在其他重要刊物陆续发表。两年多来,研究班不断有校外和海外学者作为“通讯研究员”和“客座研究员”加盟,辐射面、影响力日渐扩大,使“中古中国共同研究班”成为一个开放的、国际性的学术共同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氛围,让我们怡然自得,乐以忘忧”,余欣说。

        这是一个完全依赖学问自身魅力而运作的民间社团。研究班成员关注的“中古文史之学”是一门亦古亦今、亦新亦旧、亦中亦西的学问。在学术全球化的今天,如何重建解释性框架?如何开拓新疆域?如何寻求和实践新工具?国际共同研究和代际学术对话是否可能?这是这些新生代学人共同关注和探寻的问题。默默的耕耘修得了正果,也受到相关院系和学校的关注、支持。这套以“中古时代的知识、信仰与制度”为主题的书系,汇集了研究班成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每本书的立意、方法不尽相同,但体现了中古史研究的众多面向与共同关注。

        新书发布会上,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如专程前来祝贺,他说:中国的学术发展有赖于年轻学者的成长。年轻学者的成长有赖于他们的勤奋与孜孜以求。中古史共同体不求名利,出于学术的真本性聚集在一起,基于共通的治学理念创造汇通的智慧,在今天的潮流中令人感佩。希望复旦校园内有更多的这样的共同体成长,定期在一起研讨学术、一起读书、陶冶学术情操。这是学术成长的正道,也是每个人成长的正道。

        据悉,“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研究书系”第二辑也即将刊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