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7月11日 星期三

    书意过眼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7月11日   09 版)

        我最关心的这个城市,格局已定,而我已做了分内之事,不管结局如何,总算对自己的良心有了个交代。我做的只是记者的工作——尽可能向公众提供事实,并揭示这些事实与生活的关系。在《拾年》的前言里,我这样写道:“这十年里,北京制定了那么一个总体规划,终于回到了1950年梁思成与陈占祥描绘首都建设蓝图未竟的理想——建设多中心、平衡发展的城市。这个规划关系那么多人的福祉,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实现?”通过《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拾年》这三本“意外之作”,我加深了对我生活的这个城市与梁思成的理解,并能够偿还心债,更安静地从事写作。

        ——初衷是写《梁思成传》,但“意外”写出《城记》和《采访本上的城市》,新华社记者王军在《为了〈梁思成传〉的写作》(2012年7月6日《北京青年报》“北青阅读”)一文中提到即将问世的又一本新书《拾年》和仍在筹备中的《梁思成传》感慨颇多。

        书评这类文体相对于其他文章,周期短、付出多、受益小。无兴趣者,应当慎入。这是书评作者应有的自知与自律。认真从事文字事业的作者,对于抄袭,更应时刻提防,为蝇头小利,一朝之失,终身污秽。

        书评这一体裁,从始至终,应该是一种“兼差”,是为知识、为兴趣、为审美而读书作评。媒体与出版业,都不应当鼓励“全能型”书评人的批量涌现,往往这种无书不评的书评作者,其稿件大多只能是对付差事。

        ——针对近期网上热议的某女书评人抄袭事件,2012年7月7日《新京报》“书评周刊”史远哲撰文《写书评,应该是一种“兼差”》谈及书评与书评人话题。

        对于今天,所谓公共知识分子在西方的妥协,托尼·朱特作了很直接的批判,在他眼里,他们的目的是自私的。尤其缺少一种情怀,那就是过于倾向于所谓态度,而对社会化问题缺少使命感。

        西方的昨天,正是东方的今天,扒开个人野心与私欲,我们也许真的能嗅到一股气味,那是知识分子的不良味道。

        ——作为当代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史学者之一,托尼·朱特的作品中译本陆续问世对中国思想界别有意义,评家孙孟晋谈到托尼·朱特力作《沉疴遍地》中译本时如是说。《文景》,2012年第7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