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7月11日 星期三

    读书报专访《南沙探秘》作者斯雄

    南沙的昨天与今天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7月11日   05 版)

        南沙到底是啥样?南沙到底怎么了?这可能是很多人的疑惑和疑问。

        带着这无数的疑惑和疑问,2010年3月底,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斯雄乘海军南海舰队镜泊湖号补给舰,跟随第93批南沙换班官兵同赴南沙,遍访全部礁堡,走近守礁卫士,探访南沙真相。2012年5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作者所著的《南沙探秘》,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南沙驻兵采访实录”、“汇聚《人民日报》60余年南沙史料”。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金一南少将撰写序言,强力推荐。

        本报为此专访了《南沙探秘》的作者斯雄。

        读书报:作为一名记者,怎么会想到写《南沙探秘》这本书的?

        斯雄:我给自己的定位,首先是记者,其次是游记作者,第三是文史爱好者。作为记者,特别是军事记者,我有幸有机会去南沙,普通人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我很珍惜;平时无论因公因私,我喜欢国内国外游走,写点游记之类的东西,写南沙这样的题材,我很有动力和激情;关注并研究文史方面的内容,也是我平常的一个爱好,我看的书大部分与文史有关,这为我研究南沙问题提供了比较好的前提。

        当然,能写成这本书,一靠敬业精神,无论是在南沙采访,还是回来整理南沙史料,确实花了不少功夫;二靠爱国热情,正如我书中写到的,“这些年去过不少边海防前线之后,我深深感到:要培养人的爱国情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去边海防”。到了南沙,看到南沙的现状,让人很激动也很激愤,深感应该把真实的南沙告诉更多的国人,认识南沙、宣传南沙、保卫南沙、开发南沙、建设南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国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倒很希望《南沙探秘》真的能成为一本爱国主义的好教材。

        读书报:最了解南沙现状的人恐怕就是守礁官兵了,能介绍下跟他们接触的情况吗?

        斯雄:有关南沙现状的资讯,相当丰富,网上炒得沸沸扬扬。只是这些资讯一是过于零散,二是缺少权威性,让人生疑,难以理出头绪。我在书的序中说过,在搜集南沙群岛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关于南沙的公开出版物,都是渔政部门邀请的作家和专家去南沙采风后,从历史、法律、外交、行政管辖等方面所做的研究和记录。渔政等部门安排的人一般是不让登上岛礁的。

        我去南沙,由海军邀请安排,随海军补给舰去,正好赶上换防,第92批下礁,第93批上礁,等于接触到两批守礁官兵。半个月的时间,我走遍了我驻守的所有岛礁,登上了我驻守的所有礁堡,和守礁官兵面对面,采访了多位“礁长”,以及礁堡上涉及的从雷达兵、油机兵到报务兵、炊事兵等专业兵种,共27位官兵,听他们讲述南沙守礁时的战备值班、训练、生活、学习,见证了他们的换防和补给。书中采访实录分《巡礁日记》、《南沙守礁人》、《带兵的人》三个部分,描绘出一幅生动又真实、立体而感人至深的南沙卫士群像。通过他们的眼睛,我们能看到一个真实的南沙。

        海军过去安排去南沙采访的记者不少,囿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敏感,媒体所做的报道并不充分。我从南沙回来后在人民日报所做的两整版报道《倾听来自南海的涛声》和《南沙“礁长”海防“魂”》, 可能是到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过去虽有渔政等部门组织专家和作家写的有关南沙的书,而近距离地专门写南沙守礁官兵的专著,市面上还真没有。

        读书报:包括南沙在内的南海问题最近一直是社会的热点,也很敏感,去南沙两年后才出书,是写作过程慎之又慎吗?

        斯雄:在南沙的时候,我都是当天采访,当晚就把文字整理出电子版。回来后没出一星期,就把巡礁日记和采访实录整理出来了。后来梳理“人民日报上的南沙”,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加上收集和整理图片,基本在一个月之内就把书稿文图全部整理完成了。

        但南沙题材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相当敏感,所以必须送审。审稿的领导机关很负责、很认真,反复审改,费了些周折。他们把关很严,也很有必要,至少可以避免常识性特别是政治性的错误,我很感激。虽然我跟他们说“要相信人民日报记者政治上的把握能力”,但毕竟这些领导机关审稿更权威。

        我心里很清楚,这本书之所以能顺利出版,除了书本身有些价值,更主要的是给人民日报社和人民日报出版社的面子。

        当然,这其中也有些遗憾。有些内容,我觉得应该告诉读者,但审稿时,基于政治、外交、军事方面的考虑,只好删去。也许等有一天南海局势明朗了,再版时可以修订补充进去。

        读书报:南沙题材一般读者觉得是个军事题材,为什么没有选择军队出版社?

        斯雄:本来有军队出版社愿意出版,后来南沙守备部队的人提醒我,这本书,不只是针对军队读者,更重要的是要给地方上的人看,让更多老百姓了解认识南沙。我觉得很有道理,南沙问题,不光是军队的事,需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后来和人民日报出版社谈出版事宜,一拍即合。

        读书报:怎么想到选择从人民日报对南沙的报道这个角度来讲述南沙的昨天与今天?

        斯雄:有关南沙问题的历史特别是与周边国家争端的来龙去脉,人民日报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早已作了非常全面、详尽的报道。这,简直就是一部有关南沙问题的百科全书。

        现在只要涉及南海包括南沙问题,我们听到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表态,基本都是那么几句话:“中国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有充足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和一贯的”。可是很多老百姓并不了解其中的究竟,很多人可能不解渴。《南沙探秘》的前半部分,我通过系统地梳理《人民日报》自创刊以来关于南沙群岛的报道资料,发现这些新闻史料,早已权威清晰呈现了南沙问题的历史由来和与周边国家历史纷争的来龙去脉,反映我为保卫南沙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坚定斗争。比如,我对《人民日报》对南沙群岛的报道作了简略的分类,大致经历了这么几个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1946-1959年)——声明,第二阶段(1960-1979年)——论战,第三阶段(1980-1989年)——进驻,第四阶段(1990-1999年)——搁置,第五阶段(2000-2010年)——开发。其中“声明”阶段,主要是两件大事,一是对日和约和旧金山会议,有关南沙群岛归属问题的表述;二是1956年南越当局和菲律宾“狂人”对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这期间,中国政府发表的外交声明,对南沙群岛主权问题,已经做了相当充分的阐述。“进驻”阶段,一是中国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委员会要求在南沙建立海洋观测站,随后进驻南沙各礁;二是中越之间爆发“3·14海战”。这期间,中国政府重点批驳了越南外交部有关西沙和南沙群岛主权的两个白皮书,以声明、备忘录和学术论证的形式,发表多篇长篇文章,对此做了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权威的论述,此后的外交声明等内容,大都没有超出这个范围。比如,1980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在第1版刊登由新华社1月30日播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文件《中国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无可争辩》,对越南外交部的白皮书逐条批驳。全文9000余字,《人民日报》在第1版开头转第3版。

        读书报:在南海问题上,我与越南、菲律宾的纷争特别多。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斯雄:菲律宾是南海周边国家中最早提出主权要求的国家,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拿不出起码的法理和历史依据,要么说南沙的岛礁是无主岛,被他们发现了,要么说这些岛礁离他们最近等等,极其牵强。早在上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上的报道就已经对此进行了有理有力的批驳。菲律宾近年来的一些说法,也仍然不值一驳。

        越南对包括南沙群岛提出的主权要求,同样缺乏法理依据和历史依据。更可笑的是,越南南北统一之前,越南政府一直对中国政府明确表示,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统一之后忽然不认账了,自相矛盾,且不能自圆其说。

        读书报:国务院近日批准,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永兴岛。

        斯雄:我国很早就设立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负责管辖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很多年前就有撤销办事处改设地级三沙市的构想和具体方案,只是因各种原因一直未具体实施。这次批准设立并对外宣布,可谓正当其时。

        读书报:越南对中国设立的三沙市予以强烈反对。听说越南、菲律宾也已经非法在南沙海域设立了相应政府管理机关?

        斯雄:是的。越南已在庆和省设立长沙岛县(中国南沙群岛)、在岘港市设立黄沙岛县(中国西沙群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菲律宾逐渐控制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并将其控制的岛屿命名为“卡拉延群岛”。1978年在帕加萨岛(中国称中业岛)设立卡拉延市,归属巴拉望省管辖。两国并在部分岛礁驻兵,不断对我进行挑衅,比如进行民事化开发、组织旅游、领导人登岛视察等。

        特别是,越南国会近日表决通过《越南海洋法》,对越南的领海基线、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岛屿等进行了规定,其中竟将中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包含在内。对于《越南海洋法》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纳入所谓越南“主权”和“管辖”范围内,中国外交部和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提出严正交涉,抗议越南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

        读书报:您怎么看待现在的南沙形势?

        斯雄:南沙形势的严峻,读者应该都已经有所感受。你想想,南沙群岛有人驻守的岛礁51个,越南侵占29个,菲律宾侵占9个,比我们驻守的还多。除太平岛外,我们驻守的能称之为岛的,一个没有,都只是岛礁,此其一;其二,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都在侵占的我南沙海域开采油气,反倒是我们没有开采一滴油气,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不过,从最近的黄岩岛事件,到我国宣布三沙市成立等等,都表明了我国政府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心。我始终认为,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加大推进南沙的民事化进程,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不要总担心这样或那样的条件不具备而畏首畏尾,凡事只要往前推进,后面的问题可能自然而然或顺理成章就跟进解决了。

        当然,我更希望通过《南沙探秘》这本书,让更多的读者清楚了解南沙的现状,激发国人认识南沙、保卫南沙、开发南沙、建设南沙的热情和信心,大家一起群策群力、献计献策,有理有利有节地维护好我在南海的海洋权益。( 本报特约记者 蔡  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