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7月11日 星期三

    当代中国文坛“重镇”请专家反思把脉

    15年散文未获鲁奖 江苏文学界挺着急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7月11日   01 版)

        本报讯 (记者 舒晋瑜)“1997年至今,连续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江苏本土作家仅夏坚勇《湮没的辉煌》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是江苏的散文出了问题还是鲁奖评选标准的原因?”在7月7日举行的江苏新世纪散文创作研讨会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晖提出疑问。他认为,获得鲁奖是评价散文成绩的一个重要指标。江苏要成为文学强省,仅有小说的辉煌还不够,必须重视散文和其它文体的发展和繁荣。

        江苏的文学创作在当代中国文坛可谓“重镇”,不说老一辈作家陆文夫,也不说当代活跃的“50后”作家范小青、黄蓓佳、朱苏进、周梅森,“60后”作家毕飞宇、苏童、叶兆言,70后作家鲁敏……,单说前些天揭晓的“2010-2011年度《中篇小说选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家中江苏作家就占半壁江山。但是江苏散文何以无缘国家级重要文学奖项?

        曾著有《中国散文史(20世纪)》的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范培松说,老一辈江苏作家忆明珠、陆文夫、艾煊等文化修养深厚,名篇迭出,而今天的江苏散文作家比之确有不足。散文要有人文关怀,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的命运,而今天的江苏散文创作有很浓重的个人化、文人气的特点,这大概是未能在鲁迅文学奖中角逐至胜的原因之一。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彭学明也认为,江苏当代很多散文有独具特色的江南滋味,但是对现实的关照少了些。“雅致的多,大气的少;似曾相识的多,推陈出新的少。这是江苏散文、也是整个散文界应该注意的问题。”

        范培松同时表示,奖项得否并不是散文创作水平唯一的标准,江苏散文也有自己独到的韵味和风采。王晖提到,江苏散文中关于江苏(江南)地域文化和地域历史的表现,已成为当代中国散文版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王尧、夏坚勇对于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感悟,叶兆言对于南京文化,赵践对于苏州文化,刘春龙、苏宁对于苏中和苏北文化,徐风对于宜兴紫砂文化的写作等。

        王晖认为,学者散文在江苏散文中成为重要景观,以知性散文的姿态和话语引领江苏文坛,这些散文知性与感性结合,对历史与现实以及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有力提升了江苏散文的精神境界和艺术内涵。近期《钟山》所发范培松《南溪水》、刘剑波《姥娘》、王彬彬的非虚构文本等人的长篇散文作品,透露出江苏散文写作新的信息和倾向。这意味着江苏散文不是仅仅局限于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描写,更有对于社会和人生的反思和思考,有阔大的境界。这也是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所努力追求的方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