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6月20日 星期三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李善峰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6月20日   10 版)

        中国面临着世界上最巨大的人口压力和最复杂的人口形势。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使总和生育率从6.0降到1.8,自然增长率由2.6%减至0.5%,成功地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人口再生产转变并非自然而然的过程,在社会发展因素之外,还受到国家强有力的政策的影响。政策调控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多管齐下,包括稳定和完善人口政策和生育政策,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养老保障机制,对群众生育观念和性别平等观念进行宣传倡导等,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独一无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低生育水平证明,中国这种政策调控和社会发展双管齐下的方式是十分成功的。

        在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即将全面完成的时刻,一些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突出表现为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和人口出生性别比居高不下,使得人口问题由原来单纯的数量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多样,人口转变具有明显的“不安全性”。实现人口规模、结构长期均衡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评价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如何认识当前的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如何处理在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疑虑,在理论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争议。

        济南大学陈岱云教授的学术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人口学和人口社会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论文《绿色生育工程研究》和《人口生育观念嬗变与社会发展》因提出“绿色生育及绿色生育工程概念”和“生育观念嬗变的诱导理论”而引起学术界普遍关注。她主持完成的专著《统筹解决人口转变之后续人口问题的机制与政策选择》近期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在对中国人口与生育政策演变进行历史回顾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肯定了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承认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带来了“人口结构老龄化、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及独生子女夭折、伤残、升学、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并依据相关理论结合中国文化传统,做出了中国现行人口类型存在“不稳定性、可逆性”的人口学规律性的结论;进而提出“这一过程能否保持稳定,与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制定的有关政策是密不可分的”。

        历史地看,促使人口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政策控制三方面。现在,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迅速转型的大背景下,对中国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调控手段,只能借助于人口政策的调整和实施。我们认为,该书提出的以下观点和判断,需要引起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重视和关注。

        第一,对现阶段我国人口政策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和界定。认为人口政策是“有计划地限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同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系统之间经常保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关系,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政策。

        第二,以发展的视角和历史的眼光,分析了人口问题、人口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要对中国人口政策适时调整”的观点。强调了在人口政策问题上,要防止两种片面的倾向:一是主张继续大幅度降低生育率的冒险主义,二是政策调整中的自由盲动主义。

        第三,充分论证了人口政策“实现由孩子成本向质量成本转移”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人口出生素质的源头工程——绿色生育工程”的观点,并在生态文明的视野下,对绿色生育工程的推广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而把我国的人口政策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四,提出了由“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综合治理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和城市独生子女家庭风险规避等与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密切相关的社会政策转变和具体建议。在严格的人口政策控制下,我国的人口生育率有了迅速的下降,生育意愿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但是我国的人口控制政策无论规定得多么细致,也只能对居民的理想子女数量做出规定,却无法对居民生男生女的性别偏好有所限制,该书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居民的生育需求是一个有层次的结构,而非一个简单的线性结构。

        第五,分析了社会控制的工具“人口政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人口政策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对接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基础。作者认为,人口低生育水平的稳定、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转变的最终完成需要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特别是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予以支持,政府和社会有责任为降低和防范低生育的风险创造条件。

        上述观点再次提醒我们,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是国家层面的战略,仅仅依靠某一个专门性的政府部门去实施很难奏效,人口发展战略必须与国家其他发展战略相协调。

        概言之,该书对人口再生产类型历史性转变之后,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机制和政策选择做了系统的、充分的论述,阐释了新的历史阶段调整我国可持续的人口政策的必要性,充分体现了作者“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贯思想。纵观全书,其研究成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统一的方法,立意新颖,论证合理,一些学术观点具有真知灼见,为我国人口学和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研究思路与实证依据。另一方面,该书针对我国人口与发展的若干现实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的政策建议,如以利益为导向调整人口政策,由简单的人口控制逐步转变为提高人口质量等,既具有理论上的创新,又具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为我国政府调整人口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和重要参考,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