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苏进)在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如何创新发展?6月11至13日,“2012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在苏州大学举行。论坛由苏州大学图书馆和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数字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及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主办。作为中国高校图书馆最高层级的年度峰会,论坛每年举办一次,集中于一个主题,探讨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技术的战略规划、技术实践与创新发展”。
此次论坛云集了国内外150所高校近400名图书馆馆长和专业人员。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馆长,国际著名数字化、信息学权威专家Michael A.Keller以及霍普金斯大学、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旧金山州立大学、新泽西大学的图书馆学专家也来到了古城苏州。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馆长Michael A.Keller、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张晓林、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琼、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陈进、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李欣、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姜爱蓉、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资深系统专家张甲、苏州大学图书馆馆长罗时进、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聂华、厦门大学图书馆馆长肖德洪等先后作了大会演讲和主题发言,给与会者带来了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信息。
国内外专家直面信息技术对图书馆事业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的问题与趋势,研究数字图书馆的关键技术和难点,展现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成果。“图书馆在数字条件下的价值实现”、“移动图书馆及应用服务”、“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发展与变革”、“特色数字资源库的建构和长期保存”、“大陆和港台地区高校机构仓储发展状况”等成为重点论题。“语义网”、“智慧馆”、“数字版权”这些以往较少专题讨论的概念在本次论坛都引起热议。
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高校图书馆如果不站到前沿,积极谋变,则将“面对被颠覆的未来”,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李欣提出了深具压力的话题。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张晓林对图书馆面临的“衰落与崛起”,强调“开放获取、开放知识、开放科研”的重要,以之为图书馆的新生之道。苏州大学图书馆馆长罗时进则认为,数字化潜含着消解传统文化的可能,而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是图书馆的本质特征,因此图书馆馆长要善做“两面派”:一面向前瞻望,跟踪最现代的数字图书馆技术,打造一个高度现代化,至少达到基本现代化水平的数字图书馆;一面向后转身,回视古典传统,守持文化精神。
苏州大学近年来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馆藏数字资源核心资源率大幅提高,网络环境明显改善,存储容量显著增加,远程服务安全便捷,RFID自助借还系统使服务能力得到提升。而在数字化发展的同时,不远离古典,不丢弃传统,近期“吴文化数据库”建成,增加了图书馆的学科内涵和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得到海内外高校图书馆界专家的关注和肯定。罗时进馆长说:没有数字化,图书馆没有未来,甚至连当下也没有,但“数字图书馆发展与文化传统建构并非绝对矛盾,二者可以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