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6月20日 星期三

    现实关怀﹐作为一种共同“见解”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6月20日   12 版)
    《见解》,燕舞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26.00元

        王明珂(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中兴大学文学院院长):

        燕舞嘱我为他的新书写序。我﹐一个身在期望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里的文学院院长﹐一个成日为教授们的SSCI﹑A&HCI期刊论文生产量发愁的文学院院长﹐认为这对自己以及对许多大学里的知识文化人都是一种讽刺。这本书﹐是年轻的文化记者燕舞与许多文化﹑艺术﹑学术界人士间的对话录﹐也表现他与这些人以及与他(她)们的作品间之对话与交锋﹔字里行间处处皆是对社会﹑文化的关怀热情——这是我在台湾的“顶尖大学”(如大陆的“985”大学)里已难找到的。这一年来﹐我经常被迫做一些荒谬的事﹐如左手边放着一张“价目表”,国际SCI﹑SSCI论文三万,一级期刊两万,右手放着各系教授们发表论文的奖励申请名单,一一核对学术贡献的对等价格。又如为了分配本校所获“迈向世界顶尖大学”补助款﹐坐在延会两次﹑耗时两天半的冗长校务会议上﹐观看人类本能的资源争夺大戏。因此﹐我在百忙中仍十分乐意接下这可聊以自我解嘲的工作。

        这本书的主体﹐是作者燕舞对二十几位大陆与华文世界作家﹑学者﹑艺术家﹑记者的介绍﹐或透过对这些人的访谈﹐或直接分析他(她)们的相关作品。书名为“见解”,从内容看来﹐这本书所呈现的应是多方面的“见解”﹕一位作家﹑学者﹑艺术家或记者的文化﹑社会与学术见解﹐作者燕舞在选择受访者及设计问题中所表现的见解﹐以及﹐这本书在今日中国出版所代表的整体社会见解。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十分值得我们留意。

        以这些被介绍的文化知识人来说﹐我虽不太熟悉大陆这方面的情形﹐但仍觉得“知名度”并非他们被访谈﹑他们的著作被介绍的主要原因。甚至﹐部分在本书中被介绍的作家﹑学者有些“边缘性”。他们处在主流的边缘(如我自己)﹐其作品可能蒙受好为异论之讥﹐然而其不为文艺而文艺﹐不为学术而学术﹐并常带着社会文化关怀则是共通的。这也显示本书作者的见解﹔他选择受访与报道的对象﹐广泛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学术著作与文艺评论﹐设法了解受访者所处的社会﹑文化与学术情境及其生命历程﹐设计访谈主题与问题……如此﹐本书处处皆有作者的见解。现实关怀﹐可能是本书作者与受其采访报道者的共同见解。在本书作者的提问与双方对谈下﹐他们无论是作家﹑学者﹑记者或艺术创作者﹐其作品背后或多或少﹑或明或晦的对现实社会文化的关怀与批判﹐均表露无遗。

        最后﹐这本著作得以出版﹐也代表一种社会见解。近十多年来﹐由于常到大陆进行田野考察﹐我往来于两岸之间﹐也因此察觉两岸学术文化环境的异同与变化。首先让我感到讶异的是﹐如《中华读书报》﹑《南方周末》﹑《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青年报》等等﹐许多以大篇幅报道学术文化活动的平面媒体得以在大陆存在﹐而在台湾﹐主要媒体《联合报》每周半版的《读书人》专栏早在2009年便已歇业﹔这并不是以“台湾的文化﹑学术评介已数字媒体化”(一种看法)便能解释的现象。

        另外我也注意到﹐大陆人文社会学界有一些学者﹐他们的文章有跨学科的影响力﹐他们中有一些人亦为公众知识分子﹐其意见广为人们谈论。这些﹐在各个学科间﹑学术与现实间均界线分明的台湾﹐也是十分罕见的。是否这代表台湾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已发展十分成熟﹐不容中间模糊地带?或台湾的社会文化批判已专业化﹐成为媒体名嘴与文化名流的专擅?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无论如何﹐一个社会能让许多文化媒体存在﹐能产生许多如燕舞这样的文化记者﹐能出版他们的著作﹐这代表一种社会集体见解。我乐观地希望﹐这样的社会见解在经济急速成长的中国能带动社会文化的相对进步与调适。

        然而﹐悲观的是﹐在两岸高等教育领导机构全面追求“世界一流大学”的风气下﹐所有的学术规划﹑奖励与评鉴办法都鼓励大学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教学与本土社会文化情境脱离——这是大陆﹑台湾与整个东亚人文社会科学界普遍面临的一种困境。所谓一流大学的研究绩效是﹐无论何种学科﹐即使是其九成以上的学术社群皆在东亚或华文世界的人文学科﹐学者们都必须努力将其论文发表在西方学术刊物上。为了追求国际化﹐勉强凑合三国学者便可开个国际会议﹐而不必在意其学术内涵。为了追求产学合作绩效﹐一流大学寄望于文学院的便是推动可将文化卖钱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与教学。而我﹐目前便在此力求成为国际一流大学之全球体系中。

        燕舞的这本著作﹐对我以及对所有顶尖大学﹑“985”大学中的学者教授们都是一个警醒﹕我们应继续埋头努力写些充满理论而远离社会现实的国际论文?只考虑量化学术指标而不顾其学术内涵与社会意义?或者我们应从许多大学外的文化人﹑媒体人那儿重新学习与土地的联结与社会关怀﹐联手反抗缺乏反思性与反省力的“追求世界一流大学”之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