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舒晋瑜)6月9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作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倾听红土地的声音·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以彝族作家普飞、哈尼族作家存文学、普米族诗人鲁若迪基、佤族诗人聂勒、德昂族女诗人艾傈木诺、纳西族女作家和晓梅、傈僳族作家李贵明和白族作家张乃光8位作家的作品为基点,以点带面地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取得的可喜成果。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指出,他们的作品搭建起文学的彩桥,悉心研究他们的创作,分析他们的经验很有意义。
云南作协主席黄尧指出,在云南,少数民族作家不是一个个出现,而是一个群体一个群体地涌现,在全国逐步产生影响的有,“小凉山”彝族普米族诗歌群、“香格里拉”藏族普米族彝族诗歌群、“红河”哈尼族诗歌群等。目前,云南作协共有220个全国会员,一半是少数民族;2200个省协会员,一半是少数民族。此外,一些少数民族作家坚持编辑发行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期刊30余年;一些少数民族作家坚持母语创作和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之间的互译、出版,多年不辍。正是有了他们的长期努力,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才得以不断扩大在全国乃至周边国家的文化辐射和影响。“阅读云南作家的作品,感觉像在眼前展开斑斓绚丽的世界,这是其它地域的文学所不具备的。”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表示,云南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中是独具特色的支脉,他们的创作不仅注意到了各题材的平衡,也反映了云南文学的现状。《民族文学》主编叶梅谈到,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作家队伍一波波迸发繁荣,对这些群体的研讨、梳理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