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6月13日 星期三

    修身是中国式励志的主题

    谷 园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6月13日   19 版)

        这本《吃透曾国藩》我写了半年。曾国藩讲,“穷以修德,困而著书”。我写书是被病所困——白癜风,要治这个病最重要的就是减压,我调整了自己的工作状态,努力让自己闲下来,写书算是一种清闲地休养。

        我有优点,凡事有泡的精神,做事虽然效率不高,但能长期地做下来。我精选了200句与我有共鸣的曾氏格言,发表自己的感想,最终写了十四万字。曾国藩讲读书要看、读、写、作缺一不可。写作实在是一种绝好的学习方式。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对传统文化的体验还是非常肤浅的。我们与传统的血脉是相通的,却是西方文化体系喂养大的。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现代的教育体系都是西方式的,跟传统截然不同。而且,很多青年对外语的熟稔程度远超文言文,对圣诞节、情人节的热情远超端午节、重阳节,对“成功/励志”的了解远超“修身”。

        而真正影响我的,给我激励和安慰的,则是《论语》等“四书”,还有后来的曾国藩。它们照亮了我的人生,是真正适合我的“成功/励志”书。如果套用一下现代的“成功/励志”的概念,那么修身就是中国式励志的主题。

        我们可以把曾国藩作为一个案例,看一下他是怎样由这种中国式励志塑造成的。首先,为了科举考试,他读了23年 “四书五经”,修己治人的这些思想他定然是吃透了的。考中进士后,他去向当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请教“检身之要”,即怎样修身,老先生教给他,要按着《朱子全书》去身体力行,比如用正楷记日记,以此训练自己的恒心,他为自己制定了十二条修身日课,几乎都终生坚持。同时,这些思想与做官、带兵、治家的实践相结合,与人生的苦辣酸甜、成败起伏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他伟大的人格,取得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巨大成功。

        我早期读曾国藩,最受用的那些思想,如尽性知命、进德修业、君子不求全、反求诸己、立人达人等等,其实都是从“四书”而来。

        那么,我们直接看“四书”就得了,为何还要从曾国藩这里看二手的呢?

        对我们现代人来讲,曾国藩的意义在于,他离我们更近,他的成就有目共睹,他做官则升得最快,带兵则戡乱救国,道德则勤俭廉正,诗文则开宗立派,治家则子弟英才辈出,举贤荐才则名臣俊杰各得其所,毛泽东、梁启超等都对他推崇备至。另外,他也是书法家、围棋爱好者、长期病号,也有很多世俗人的乐趣。他就是一部闪耀着中华传统文化光辉的人生百科全书、一部中华励志宝典、一个完美的人生范本。而且,曾国藩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家书,家书便有一个好处,世间很多话,跟外人讲的,与跟儿子、兄弟讲的是不一样的,真事、真话只能跟自己最亲近的家人讲。我们有幸听到曾国藩这样的大人物给他的“二代”的口传心授,自然比自己从头学“四书”更便捷。当然,曾国藩所讲的这些“真事、真话”,都是那样的正,让我们眼前一亮,心里一热,哦,原来直道而行真的可以啊!

        修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融合在两千多年的文化教育里面,一直延续到了辛亥革命之后。一百年前,正是民国元年,中国传统教育开始向西方学习,进行分科,首先分出来的,就是国文课和修身课。自立、勤学、好问、专心、孝亲、习劳、反己、诚实、宽恕、守信、忠义、尚武、有恒、自省、慈善、博爱、公益,这些都是修身课里的章节。直到1933年这门课被取消,于是,修身被我们从生活中删除了!我们说,对待传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遗憾的是,我们恰恰把精华丢掉了。

        当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我们渴望汲取精神上的力量,这时西方送来了卡耐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论语》之类的传统经典则成为少数人的雅好,成了国学,成了有争议的东西,真是天大的荒唐!这何止是一国软实力缺失的体现啊!

        不过,既然这些西方励志书籍受到广泛的欢迎,那么,它自然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优势所在,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如德国社会科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里所强调的,近代以来,西方精英阶层所信奉的个人奋斗、勤俭、创新等资本主义精神构成了西方励志的主体;二是心理学等现代科学的成果被西方励志大量引进;三是西方励志读物依托于现代的市场经济等社会模式。

        那么,中国式励志与西方励志的差异在哪呢?

        我认为,以传统修身思想为主题的中国式励志与西方励志的差异,类似于中餐与西餐的差异:其营养成分是一样的,东西方之间有着很多相同的、普适的价值观;差异在于做法与味道不同,饮食文化也不同。具体讲:一是文化符号上的差异。二是价值观上存在的差异,这也是最根本性的。三是表达方式的差异。

        中国式励志就是基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运用中国特色的语言、案例、文化符号,以中国化的表达方式构建的,以修身为主题,树立开发包容的人生观,运用有效的方法,实现个性化成功人生的思想体系。

        再回到我的病,回到曾国藩。通过重新阅读曾国藩,我的病基本治好了。挺不可思议吧。他的家书里详细记载了他的皮肤病,从30岁直到晚年,怎么治的,什么心得,都很详细,包括早期用黄芪、眠食有常最益于身体、不轻服药,以及最后他悟出皮肤之疾多数都可不药自愈,这些都被我成功借鉴。

        关于一个人的书读多了,就会感觉跟他很亲近,就像一个生活中的朋友。我发现我跟他真的有很多共同点:都出身农家;都喜欢读书、思考、写文章;都喜欢书法,而且他在书法方面推崇的李北海和黄山谷恰是我的最爱;他是文官带兵,我是机关创业;另外还都有皮肤病,呵呵。我相信:吃透曾国藩,人生必不凡!

        本书所辑曾国藩格言,主要从《曾国藩家书》和《曾文正公全集》、《唐浩明评点梁启超辑曾国藩嘉言钞》中选取,编入理念、修养、实践三篇。同时,参考了《曾胡治兵语录》、《冰鉴》、《曾国藩语录》、《曾国藩箴言》,以及《曾国藩格言集锦》等资料,并选取了一些格言,不尽准确,但取其流布极广并裨益于青年,一并编入“拾遗篇”。

        《吃透曾国藩》,谷园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33.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