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5月30日 星期三

    日本中国史研究实力的集中展示

    杨晓燕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5月30日   18 版)
    杨晓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主编。策划出版有《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十三卷)、“阎宗临作品系列”(3种)等。

        推荐图书:《中国的历史》

        日本学者素有大众读者写通俗作品的传统,把学界的最新成果、观点、知识见解表述给普通读者,让知识的传播最大化,这是功莫大焉的事情。而且学者写史,有根据,有分寸,有底线,不会戏说,但同时,此丛书也追求了可读性,把历史写得很生动,可谓雅俗共赏。

        日本历史学家的系列著作《中国的历史》(十卷,即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将以中文出版,提供于中国的历史爱好者,应能推动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日本学界的相关成果。这套书是作为讲谈社一百周年的献礼奉献给日本读者的,引进作品共十卷,作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

        这些年来,史学大众化的努力取得了不凡的成绩,面向大众的历史读物逐渐插满了书店的格架。从“戏说”到“正说”,炫眼的标题琳琅满目;从文人到学者,都为吸引普通读者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在可谓林立的史学读物之中,这套丛书,以其严肃的学术性、贴切的脉络感和风趣幽默的笔触,得以脱颖而出。

        因地缘临近的关系和悠久的文化交流,日本对中国史的了解较早且相当深入。其传统学风本来就具有细密扎实的特点,中国乾嘉考据学的影响,强化了其浓厚的实证精神。明治以来,欧洲史学的学风、方法和论点,又催生了现代的新鲜眼光。对中国语言的熟悉,更是其超过西方学者的得天独厚优势。有的中国学者这样评价:在中国之外,日本学者的中国史研究成绩,在总体上超过欧美。

        在宏观框架和具体史实的解释上,中日学者各有见仁见智之处。这一点自是读者所当注意的,且最有启迪的。从系统、结构上看历史,与从其他视角看历史,各有千秋。毕竟,每一个具体的人物、事件或现象,都有其独一无二、无限丰富的意义,其与“史观”的关系,只是理解它们的无数途径之一,远非全部。日本学者各个人物、事件与现象的具体论述,各具匠心、各有胜境,其与中国学者的观点异同,相信同样能够引发阅读兴趣。无论如何,来自异域的“他山之石”,有助于磨砺中国读者的眼力与思维。(本文参考阎步克先生为《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一书所作的推荐序,在此致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