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5月30日 星期三

    28年,两任宁夏作协主席

    张贤亮:宁夏文学由此名动天下(1984-2004年任职)

    在《一亿六》中植入宁夏广告在宁夏大地上直接书写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5月30日   05 版)
    张贤亮,1936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灵与肉》、中篇小说《绿化树》、长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等。作品译成3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
    张贤亮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名誉委员,是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5月25日,作家张贤亮接受中华读书报记者采访时说:“我自己感觉到有很重要的发现。”  

        他最新的发现是:“行走即阅读。”人们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无非四点:一是增长知识,二是增进经历,三是获取信息,四是享受阅读快感。

        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写作和阅读已有多种方式:写作可以不依赖纸笔而在大地上书写,阅读也不仅仅限于书本,旅游同样可以起到阅读的作用。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现在“行”与“读”已可合而为一。阅读方式的变化,会使写作方式也发生变化。宁夏作家张贤亮,把文学的构思化为实体。他说:“现在搞的镇北堡西部影城,是我立体的文学作品。”

        张贤亮常常有惊人之语。多年前谈到自己的作品,他就曾经自信地表示:“我提出来的理念都是有前瞻性的,我和中国大多数文人的思路不一样。” 

        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番底气十足的气魄。这自信始于他连任25年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开阔的视野和胸怀,始自他曾经苦难的人生经历,更始自他幼年便开始的《四书》等古典文学作品的熏陶。

        “荒野一堆土,居然八阵图”

        张贤亮祖籍江苏盱眙,但是自19岁来到宁夏,他的命运与这片黄土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20世纪80年代,他首次将镇北堡写进小说《绿化树》(在书中称“镇南堡”),此后又将镇北堡介绍给广西电影厂的导演张军钊,在此拍摄根据郭小川长诗改编的电影《一个和八个》。后来导演谢晋来这里拍了根据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改编的电影《牧马人》,谢添又根据张贤亮的小说《邢老汉与狗的故事》拍摄了《老人与狗》,陈凯歌来拍了《边走边唱》,腾文骥来拍了电影《黄河谣》。由于张贤亮的介绍,镇北堡逐渐有了影视城的雏形。此后,《黄河谣》《红高梁》等获得国际大奖,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经典武侠片的《双旗镇刀客》以及徐克的《新龙门客栈》,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系列陆续从这里诞生,镇北堡影城名声大噪。

        和镇北堡影城的当地人聊天,发现他们对张贤亮的推崇是由衷的。据统计,镇北堡西部影城为周边农民每年提供5万个工作日,原来举目荒凉的地方被张贤亮带动成为繁荣的小镇,这也使张贤亮感到自豪。他说:“一是平地打造出景观,二是领着一群农民工在打造文化产业。我这一生中,最值得宽慰的是,我写好小说的同时,为中国西部平添一处人文景观。未来的镇北堡影视城将脱胎为以集中展现中国北方古代小城镇民俗风情为主题的文化大观园,镇北堡将和西夏王陵一样永远矗立在中国的西部。我一生无憾。”

        镇北堡西部影城为银川首家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保护性开发综合实验基地。2011年,镇北堡西部影城又荣获“中国十大影视基地”、“亚洲金旅奖·最具特色魅力风景名胜区”,这在全国影城也是绝无仅有的。余秋雨说它是宁夏的一个“文化气场”,易中天为它题诗:“荒野一堆土,居然八阵图。捉刀写世界,仗剑走江湖。大隐何妨市,立言未必书。壮哉镇北堡,真是不含糊。”来这里视察并留下题词的各级领导很多,张贤亮最欣赏的是原文化部长孙家正的话:“真好玩!”他想,小说的最高境界大概也不过是“真好玩”而已吧!

        在《一亿六》中植入宁夏广告

        “在他们眼前耸立着两座古城堡。古城堡巍然屹立的黄土墙,被紫红色霞光的余晖照耀,像巨大的闪烁着五色斑斓的黄色玉石。墙体上被岁月侵蚀的剥落瘢痕,竟如鬼斧神工刻出的雕花……”出现在《一亿六》(上海文艺出版社)中诗意的景致描写,正是张贤亮在作品中为宁夏植入的广告。此外,因小时候在重庆长大,他还在作品中使用了重庆方言。

        他说,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有一种“解放感”。但写作之初也给自己一些设定,其一便是借小说宣传宁夏。“因为宁夏人对自己省区知名度低很是不平,到外地去说自己从宁夏来,好多人竟不知宁夏在哪里。”2008年他去重庆,飞机落地便接到《收获》主编李小林的电话,希望张贤亮能写个短篇。作为知名作家,张贤亮自然经常接到编辑的约稿,他大多敷衍了事。但是李小林不一样。他认真地说,当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就是在巴金主持的《收获》上发表的。那个年代发表这样的作品是需要勇气的,他一直心存感念。

        就在重庆的宾馆里,他看到一张小报有文章谈到人类最危险的不是金融危机,而是精子危机,以后传宗接代大概只能克隆。张贤亮觉得有意思,当即决定小说从这里入手。

        《一亿六》实际上是《20年目睹之怪现状》的现代版,表达了张贤亮对社会的一种关心或担忧。面对中国社会普遍低俗化,他在作品中提出几方面的问题,比如教育的不足,比如医疗产业化和“住房改革”……谈了诸多的问题,整部作品也依然是富有人情味的,有一种普世的关怀。《一亿六》中的人物,是张贤亮多年来观察和感受到的社会现象在脑海中的自然堆积。张贤亮把这种创作过程叫做“旋风吹沙”:在沙尘暴过后,我们会看到墙角窗台上都堆积着沙尘,每一堆尘沙都有形有致有态,绝对是人工堆积不出来的。写作时完全是神来之笔,往电脑前一坐,笔下的人物自己就跑了,他对他们完全“失控”。

        尽管《一亿六》发表后读者看法不一,张贤亮还是颇为得意于自己“具有写作的一点本领”。“那时刚动了白內障手术,每天只能写两三个小时,就这样,20天中一下子打出12万字。”张贤亮说,他的语言比以前粗糙一些,有些在句法上缺乏推敲,但仍然不乏艺术的魅力,能够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考空间。之所以“低俗”,是因为现实就是如此。“我不能违背现实。”他说,有时候他也感到莫之所从。

        《一亿六》写完后,张贤亮以为一向正统的李小林不会采用。但是李小林连续两晚上加班,看完后给张贤亮打电话:“贤亮,你把这社会看得太透了。”

        在宁夏大地上直接书写

        十几年来,张贤亮通过构思小说的布局构思经营影城。现在人们大概还不太承认,但是回过头来看,张贤亮一定会是立体文学作品的先驱。“我的立体文学作品是成功的。立体文学作品吸引人比文学作品吸引人要困难得多。”他说,“现在书写不一定要在纸笔上,我是在宁夏大地上直接书写。”

        现在,镇北堡影城每年的游客从早年的20万人递增到2011的100多万人,今年还将继续突破。这里每年都有变化,每季度都有变化。说到这里,张贤亮很开心:“我的地盘我做主!”

        有评论认为宁夏作家想象力不够丰富,而张贤亮的看法是,“世界上没有想象力,想象力是记忆力的高度爆发”。他说:“我和宁夏其他作家不同,《一亿六》基本是都市小说,他们多半是乡土小说,我从小生活在都市,儿时的记忆非常深。”说到这里,张贤亮笑了:“他们贴着乡村走,我是贴着马路走。”张贤亮的小说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有个人经历、个人情感在内的,如《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等;一类是根据传说或现实发生的事件铺陈出来的,如《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等。他觉得,作品中所有人物都会有作家本人的影子,不论正反两面。只是他所有小说里没有反面人物。他说:“我大概比较宽容。”

        虽然在用文学的构思进行实体的构建,但是作为小说家而言,读者对他的期待仍然是作品。他的精力用于影视城创建,对文学创作是否有负面影响呢?张贤亮不以为然:“反而会增加我的经历,增进我的想象力。我写《一亿六》,如果没有在社会上和种种人群混迹那么长时间,没有在现实社会深入地摸爬滚打,人物不会自己跳出来,不会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

        在张贤亮的心目中,宁夏是个便于埋头写作的好地方,干扰少,物欲刺激比较少。目前,他在写一部虚构的自传性作品。他说:“我在玩,把写作当作玩,我要把作品写完,就没玩的了;没玩的,不就玩儿完了吗?”他笑着说:“我不想把它玩儿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