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里偷闲,读了几本好书,看过几篇美文,印象较深的,如《微言觅真》,谈做人与为官,厚厚两大本,捧在手上,沉甸甸的感觉。全书收集了百篇长文。像我们这样处在人生爬坡阶段、刚过三十而立的人,人生的困惑、事业的烦恼,许许多多的问题,大多能从这里释疑解惑,找到答案。读这样的书,如向长者请益、与智者畅谈,受益良多。另有一文,印象也挺深,也是石油领域一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所写,就叫《退休感言》,洋洋洒洒八千多字,恳谈人生经验教训,可谓字字珠玑,用心良苦。据说作者还是在电脑上用“一指禅”花了好几天敲打出来的。
古人有“见贤思齐”的劝告,又有“与人为师则王”、“学以致用”类似的话。我稍加改造,“拜长者为师,见贤而思齐”,作为上述一书一文的读后感。
愚以为,《微言觅真》一书,贵在一个“真”字,真实到自然,读来真痛快!书中涉及的许多话题,如人要有理想、要诚实、感恩、低调、坦荡,等等,客观地讲,光看题目,并无太多新意。但认真读进去,发现真正是“朴素其外,金玉其内”,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作者能把这些妇孺皆知的话题讲得大家爱听。我想个中缘由,无外乎“真实”二字。全书几乎找不到什么套话、空话,找不到说教的口吻,有的是朴实到极致的语言、真实到自然的事例、通俗至浅显的说理,而且基本都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感觉很真切。这样的文章,怎能不爱看?
读书有两种目的,一为致用,二为怡情。《微言觅真》这种用时下流行的“微博体”写出来的书,两种功能兼而有之。但客观讲,致用的功能似乎更加突出一些。如在《谈理想》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现在五十岁左右的人,都经历过‘文革’。那时学校不上课,学生闹革命。但也有一些人,他们闹中求静,潜心学习。当高考恢复时,他们几乎都以优异的成绩上了大学。因为他们有理想,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知识什么时候都有用。后来他们按着自己设计的理想奋斗不息。现在五十多岁的专家、学者,有相当一部分得益于此。”这样的人生经验,对今天的我们,启发不是很大吗?很多年轻人,总喜欢找客观原因,怨天尤人。再多的客观原因,有“文革”这么不堪回首吗?其实人只要坚守信念,坚持理想,相信也可以像两位作者一样,经历千万挫折,最终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再如《人生不能等的三件事》一文,启发很大。作者用身边的真人真事,说明“干事创业不能等”、“关爱家庭不能等”、“身体健康不能等”的普世道理,就很有说服力。文中的许多忠告,震撼心灵。如作者在文中说,“干事创业,核心在干,关键在创。晚上动心,白天不动手,白搭”、“一个时期,一段时间,能专心致志干一两件事情,更容易成功。这也想要,那也想得,这也想成,那也想美,最后往往一事无成”。关于家庭,孩子和爱人,书中说,“抚育孩子不能等,等不了几年,他们就长大成人了,错过了教育的黄金时间,跟树木一样,想再塑造,就困难了”,“爱人能陪伴我们走过一生,但青春不常在,岁月不停留,如果因为忙碌,忽略了这些,时间长了,体贴少了,感情也就淡了。到了年老,发现年轻时对爱人关心不够,时光不会倒流,拿什么去弥补”,说得多好!许多道理,其实也懂,但没细琢磨,懂得不透。经过这么一点拨,便有所释然,让人开悟。
两位作者“在官言官”,为官篇里面,也有许多智慧之语、经验之谈。我虽身无半官之职,不懂为官之术,但读这样的文章,启发还是蛮多。如《做事与做官》一文,通过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温家宝等这些历史上的政界泰斗和现实中的重要人物,真人、真事、真语,来印证一个劝告,那就是“要做事,不要做官”。重启发,易接受。如此文风,润物无声。可见作者平时在这方面研究颇深,也有意无意在学习这些高人。
对许多政工干部来说,许多文章非常实用,很多方法直接拿来就可以用。如在《领导干部要善于与媒体打交道》一文中,作者旁征博引,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充分论证后,介绍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的四种方法,即“第一时间主动沟通”、“以诚相待”、“不信口开河”、“熟悉内情,掌握大局”,还谈了必须高度重视的三个问题。这种实用主义原则,也是本书的一大风格,作者不玩虚,不唯上,只唯实,言之有物,实实在在,力求坦诚自己的想法、介绍自己的经验,甚至不避讳教训,用作者的话说,是要给读者一个交待,不想浪费读者的宝贵时间。
文品见人品,两位作者的虚怀若谷,让我感触也很深。《微言觅真》作者在后记中坦率写道:“这本书是很多人的思想、观点、经验的集合体”。《退休感言》作者亦是,文中最后说,“把想说的话写出来,是尽我心。虽然我认识到的东西有些自己也未必做得到,未必做得好,但我愿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坦诚、坦荡,实际上,虚怀若谷,恰恰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
有些书,有些文章,如美酒佳酿,值得反复品味,而且越品越有滋味。《微言觅真》就是这样的好书,《退休感言》就是这样的好文。我准备花更多时间,再好好品一品,相信能品出更多的人生真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