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5月16日 星期三

    一个知识分子在中国房市中的遭遇

    刘海燕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5月16日   18 版)

        河南作家焦述,多年来扎实地挂职,从政界、商界到法律界,他深入到了社会生活最纷繁的地带、最滚烫的区域,获得了清晰的内部视野,加上他的勤恳、厚道和责任感,他更深地体验了身在其中的千滋百味,因此,在表达现实、关注民生的同类作品中,他的作品具有难得的可信度和重要的社会认识价值,被专家誉为“厚重的国情报告”。因此,他的作品广受读者喜爱,台湾商界、文化界,也把他的作品作为了解内地生活的一个可信渠道。

        以聚焦现实为创作特色的焦述,内心有着他这一代人放不下的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他以毫不中庸、几乎现场“传真”的方式表达现实,目的性很强,就是希望不在场的读者能够了解真相,得到警示。当然,这些“现实”是他过滤后的、判断准的、更本质的现实,带上了他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俯瞰眼光。他希望经由与现实紧密相连的写作,改变无序,建立起现实生活和人们内心的有序。其实,也是以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表达漫漫人生中的理想。因此,他的作品有种立得正中的稳重、大气,有种激情、酣畅的表达,被界内公认为越写越有底气,越写越好。

        曾以“市长系列”长篇小说引起广泛影响的焦述,最近又推出长篇小说《房子·房子》。在这部作品中,焦述选择了一个有一定信念和理想的知识分子为主人公——毕业于名牌大学在建筑设计院工作的任宁。任宁一直很自信,从容沉稳,相信无序的房市会变得有序,面对一次次抢房的热潮,他选择了放弃,等待规则和理性降临于房市;他坚持过有自尊的生活,相信依靠自己的能力能够买上房子,他拒绝来自亲属的帮助,如他的市长姐夫,靠投机发了财的二哥,以及父母,都可助他一臂之力。结果,等来等去,岁月飞逝,一直被父母寄予厚望的任宁,成了最令父母牵心的大龄青年,因为没有房子,婚期一再推迟;他自己的心情也不断被意外上涨的房价败坏着,信念被非常规的世事沉浮扰乱着……这样一个理智、守序、有尊严感的人,本该有较高质量的生活,结果却被最基本的房子所困。而他身边的那些不学无术的人,投机专营的人,盲从的人,反而都有了房子,甚至不止一套;尤其那种有政界情商、不择手段的人,如曾被老师认为不可救药的赖学生德运,后来却成了房地产业的大老板,成了地王……

        任宁在房市中的受挫,是因为他与过于物欲现实的不合作。在现实生活的各种诱惑面前,保持个人立场者从来都是少数,这少数人总是损失现实的各种利益。因此,芸芸众生总选择跟潮的生活,正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合作,协助了各种非理性的暗流应运而生。房地产业就是这样,房地产商的疯狂炒作,房奴的参与,地方政府追求GDP的政绩需要等,这一切构成了房地产业的失控与混乱。

        在社会生活的天平上,任宁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知识分子,对荒诞的房地产现实毫无撼动之力,他惟一能够做到的抗争就是罢买,这已经令他的亲人们头疼至极了。经历了一场场与“房子”的紧张对峙局面,也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房市与生活状况之后,任宁终于彻悟了,干脆从这种紧张关系中解脱出来——既然管不了别人也管不了房子,那就管好自己,不能稀里糊涂地把血汗钱都押到买房上,租房也是可以的,关键是不能成为物质生活的困兽,要给自己一个快乐详实的生活计划,明白人这一辈子为何而活着。

        焦述在房地产业几年的摸底经历,使他对万花筒般变幻着的房地产市场,有着综观全局的把握和深度了解,因此,他对不同时段房地产界各种迷乱现象的描述与分析,都能直抵幕后的游戏规则,让读者看到非众人所知的土地交易内幕,他把藏在最暗处的那张网晾晒出来,随着而来的各种纠结、喧闹自然就容易明白了。

        作家深入其里,又站在房地产现实之外的高度,于是,我们得以看到任宁这个人物的彻悟,彻悟以后依然的信念——他相信政府对于过热房市的控制力,相信物极必反的规律。

        在《房子·房子》的结束处,作家已经预先描述了房市被有效调控,并详述了让房价回归合理的策略。这就是一个作家对庞杂的现实准确地把握之后,所做的对现状及未来的准确描述。

        《房子·房子》,焦述著,2011年1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