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读好的科普书呢?
首先要为孩子们出版好的科普书,然后才是引导孩子们读好的科普童书。
一有趣,二有益
好的科普童书至少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更有趣;二是更有益。
科普童书是否有趣,大人很难评判,这要看孩子喜欢什么。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孩子是好奇的,孩子是好动的,孩子是好玩的,孩子是合群的,孩子是喜欢野外的,孩子是喜欢成功的,孩子是喜欢赞扬的。教育家的论述为我们出版和选择有趣的童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科普童书,怎样才叫更有益呢?有益的科普童书,应当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科学素质。所谓科学素质,主要应该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首先,儿童阶段的知识储备是必要的,家长在给孩子挑书的时候,往往选字多的、知识容量大的。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面,不少家长可能忽略了——除了科学知识之外,孩子有没有获得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熏陶和感悟呢?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并不完全体现在科学知识、科学结论中,它们往往蕴含在科学探索、技术发明的过程中。这就需要给孩子们讲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故事了。对孩子们来说,了解科学探索、技术发明的过程就是追溯科学知识的来源,有时候这比科学结论和成果本身更加重要。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更能真正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打开电脑,利用百度搜索“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答案立刻就出来了。寻找答案如此容易,但是,这个答案是怎么得来的?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探索答案的过程如何?这个答案还有没有需要进一步推敲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网上都没有回应。当然,这些问题中所蕴含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方面的内容,孩子们也无从知晓。只介绍知识,而忽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这样的“科普”无益于孩子们科学素质的提升。
用故事讲科学
同时,有益的科普童书,应当巧妙地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蕴含在真实有趣的故事中。
科学方法的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但其核心的、也是孩子们最需要掌握的主要有两种,即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规律的方法,是科学研究最常用的一种推理方法。演绎法是指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的一种推理方法。孩子们在校生活中几乎天天都会用到演绎法——用书上学到的定理、定律、公式解题,用的就是演绎法。但是,孩子们却很少接触归纳法。因为归纳法都用在科学家根据大量的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的具体事实进行归纳、推理的探索、研究的过程中。
科学思想实质上是人们的一种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思想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认识是没有穷尽的。孩子们通过阅读真实的科学故事,慢慢会知道,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科学发现,并不是终极真理;我们今天学到的那些科学知识、科学理论,都是可以质疑的,因为今天的这些科学理论也一定还要进化。正是在这样的阅读和感悟中,孩子们的科学思想会逐渐形成。
所以,好的科普童书要告诉孩子,现在的科学理论没有一项是终极真理;现在世界上的所有事物没有一件是尽善尽美的。有了这样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孩子们才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拥有了智慧。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实精神和怀疑精神。爱因斯坦曾说:科学的怀疑精神,是创意的源泉。少了这种怀疑精神,对现有的科学结论奉若金科玉律,对科学权威奉若神明,不敢怀疑,不敢质疑,就不可能有突破。学的东西再多,也只能是继承、运用,而不可能有创新。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具备科学的怀疑精神呢?
其实说起来也简单,就是要给孩子们讲故事。通过读故事,让孩子们看到前人是怎样发现问题的,看到前人是怎样一代一代永不停歇地探索、解决问题的······从中孩子就会知道,那些在历史上里程碑式的科学发现是逐渐进化的。了解科学家的真实模样也非常重要。如果只讲知识、只讲科学发现的结论而忽略过程,会产生一个致命的问题——孩子们会认为,科学发现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科学家实在是一群不可思议的人,他们就像变魔术一样,脑子里突然间就冒出了伟大想法——看见一个苹果落下来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看到壶盖被水蒸汽顶起来就发明了蒸汽机?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科学发现就太让人可望不可及了,科学家们简直就是一群神人、奇人甚至怪人!孩子们很可能会因此而对科学望而生畏。
实际上,牛顿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包含着伽利略的成就、包含着开普勒、胡克的成就······所以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瓦特蒸汽机之前就已经有了巴本蒸汽机、钮可门蒸汽机,作为蒸汽机修理工的瓦特发现了蒸汽机的缺点,对钮可门蒸汽机进行了改进,从而设计出了更实用、更高效的瓦特蒸汽机。
真实有趣的科学故事,能告诉孩子们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科学家的本来面目。通过读这样的科学故事,孩子们就能知道,那些伟大的科学发现并非不可思议的奇迹,是可以理解的;伟大的科学家也只是比普通人更敢于怀疑,更好奇、更勤奋、更执著,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推演的方法探究世界、认识世界,因而更理性,更敢于向权威挑战。
读科普书的意义所在
好的科普书要呵护孩子的兴趣、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呵护孩子探究的欲望,至少不要让孩子对科学望而生畏……正如好的教育不会让孩子厌学一样。当然,读书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其实包括四个方面,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把孩子引导到能进行自我教育的时候,才能真正落实因材施教。而读好书就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
教育的目标其实包括两个方面,即“学习继承”和“发展创造”。所谓学习继承就是把前人发现的知识学到手,继承下来;所谓发展创造是指每一代人都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以促进时代不断发展。深究起来不难发现,发展创造比学习继承更重要。但是,目前的学校教育更侧重学习继承,更侧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学校的课堂教学受课时的限制,不可能在传授每个知识点的时候都把来龙去脉述说一遍,把所有的探索过程讲述一遍。因而几乎无暇顾及发展创造的教育目标,这是当前教育最大的不足。
怎么办?这就需要课外阅读活动来补充。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全都是为一个核心目标服务的,这个核心目标就是探索未知世界,就是创造,就是实现“发展创造”的教育目标。这就是让孩子读好的科普书的意义所在。
如何出版好的科普童书
怎样才能为孩子们出版好的科普书呢?如前所述,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让书更有趣;二是让书更有益。
怎样才能把童书做得更有趣,更被孩子喜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坐在家里自说自话、闭门造车肯定是不行的。走出去,到孩子集中的地方——学校、幼儿园,找专门研究孩子的人,找专家,找最关心孩子科普教育的科技辅导员,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孩子。
要为孩子们出版更有益的科普书,编辑自我修炼、自我学习固然很重要,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需要各个领域的相关专家。好的编辑,首先要了解本领域的专家是谁。在为孩子们出版有益的科普图书的浩大工程中,我们迫切需要科技辅导员队伍中的众多专家。顾问型的专家,出谋划策;写作型的专家,积累创作队伍;理论型的专家,提供理论支持。
拿我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来说,只有当我们身边聚拢了一大批文化界的专家、教育界的专家、科普界的专家,科技辅导员中的专家时,我们才站在文化的制高点上,才更有竞争力。
文化产业、出版产业竞争的是什么?是文化传播力、文化影响力,比谁传播的文化更权威、更专业、更前沿、更鲜活,谁出版的科普童书更有益于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素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从专家身上汲取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