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4月11日 星期三

    军校生活可能千篇一律,王甜用小说写得风生水起

    《同袍》对军事题材创作具有阶段性标志意义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4月11日   02 版)

        本报讯 (记者 舒晋瑜)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与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近期联合在京召开《同袍》研讨会,与会评论家认为,《同袍》是一部多年未见的表现部队现实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是现实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具有阶段性标志意义的重要收获。

        《同袍》对军事文学的贡献在于,它写活了一个需求光荣、勇气与梦想的新的军人群体,它反映的当下军营里的官兵关系、军队文化都有别于已有的军事小说文本。评论家汪守德表示,军校生活可能千篇一律,但是《同袍》的作者王甜把它写得风生水起。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当前军队作家普遍的创作规律,而《同袍》的开放性思考使作品超越了作者体验的范围,使作品具备了独特的价值。评论家贺绍俊注意到,王甜的写作抓住了当代军队实质性的变化,即“农家军歌”慢慢淡去,奏起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知识交响乐,知识将在军队这个大熔炉中炼成好钢。这样的叙述,反映了当代军人的时代性。相对而言,小说对军人形象的塑造稍显薄弱。对此,评论家丁临一表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同袍》中大学毕业生是主角,军人形象稍弱是因为他们在作品中是作为配角出现。“大学生唱主角,没有影响到对军队本质的肯定。”作者以主人公的眼光看军营,对军营现实生活进行柔情批评的同时,坚守了军人的信念。

        王甜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现在成都军区政治部《西南军事文学》编辑部担任编辑。《同袍》的名字取自《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它所蕴涵的同生共死的大丈夫气概是军人特有的,而“同袍”又与“同窗”对照,书中刚刚离开校园的大学生们体验到的,正是与同窗之谊完全不同的战友之情。《同袍》是王甜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28名大学毕业生签约入伍,来到某集团军集训队进行为期一年军训的故事。通过真实的生活细节和女性细腻的情感,将年轻人从大学毕业到合格军官的转变过程娓娓道出,展示了作家对当下军营生活多侧面的思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