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3月28日 星期三

    河合隼雄的人生故事

    陈蓉霞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3月28日   12 版)
    《给未来的记忆:河合隼雄回忆录》,[日]河合隼雄著,李静译,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版,28.00元

        河合隼雄的名字对中国读者来说也许还有些陌生,他是日本临床心理学的奠基者,同时还历任日本文化厅的长官。笔者去东京的书店时发现,他的著作在书架中鹤立鸡群——作者名字被专门列出。他的自传《给未来的记忆——河合隼雄回忆录》,犹如一部口述史,从记忆中弟弟的夭折开始说起,娓娓道出自己的求学经历、人生各个转折时期所面临的困惑以及随后做出的选择,还有家人的相互激励等等。读来自然亲切,许多细节可圈可点,在此愿与更多的读者共同分享这位学者难得的人生经历。

        先说河合的爸爸。根据日本传统,只有长子才能继承家业,身为次子的爸爸就离开家庭,自习手艺,后来成为一名自己开业的齿科医生。爸爸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守本分”,我尽力守好自己当医生的本分,当父亲的本分,孩子们的本分就是玩儿,只要尽兴玩儿就好了。因此当时家里的规矩是,除了周六能看教科书之外的书,其他时候都不准看。不准看决不是说只能把时间用来看教科书,而是要出去尽兴地玩。因为河合太爱读书了,因此在哥哥的求情之下,后来妈妈才允许周日河合也能用来读课外读物。身边守着这么一位一丝不苟的爸爸,令人敬畏,因此孩子们的心里向来有一条明确的界限:人活着,绝对不可以胡来!

        河合的妈妈曾是一位小学老师,结婚后生育了7个男孩(其中一个夭折),理所当然成了全职太太。但她不仅是一位好母亲,更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好老师。河合上幼儿园时,有一位老师辞职了,河合忍不住哭了,小伙伴因此而耻笑他,妈妈知道后只说一句话,男孩子也可以哭。就是这句话救了他,令他不再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讨厌的哭屁虫。因为家里都是男孩子,兄弟们在一起经常会议论女孩子,这时妈妈就会参与进来一起点评,有时妈妈甚至还会请女孩子来家里做客。唉,这位妈妈也许是不知道还有“早恋”这档子事?爸爸从不参与这些事,也许这些不是他的本分。但有一次河合的一位哥哥在学校里闯祸啦,因为听不惯老师在课堂上说的混话,居然当众揍老师,这还了得。这下轮到爸爸出场了,他到学校去讲理,认为这一举动属正当防卫,理由是,教官用语言来实施暴力,学生只能用身体的暴力来回应。此事居然不了了之。

        河合的中学年代,正好是日本陷入侵略战争的年代。河合的二哥抱着为国尽忠的志向成为一名军医,但在亲自体验了军队的情况之后,却后悔极了。出征之前他特地对河合说,“战争这种傻事情到我们为止就行了,你绝对不能再去当军人。”说出这种话,在当时的日本,绝对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哥哥有勇气说出真话,至少人性未泯。等到河合中学毕业时,眼见大家都在义无反顾地上前线赴死,他坦承自己怕死,但同时又感到害羞。为此他向正在读医的大哥讨教克服怕死的妙方。大哥的回答是:怕死极其正常,无须为此害羞。人只要尽了自己的本分就好,我不认为只有当了军人才是最爱国的。当河合被中学强制推荐上军校时,他把哥哥的话写在信里,然后把信悄悄放在爸爸的枕边,本来还在为儿子能够上军校而感到荣耀的爸爸,在见信之后去了一次学校,回来后只对儿子轻描淡写地说道,“对了,那件事儿我已经回绝了”。 

        我们可以设想,当全民都投入疯狂的军国主义之际,能够有如此清醒的思考和选择,是多么难得。但这难得的背后,绝不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那样需要超常的思维,恰恰相反,需要的只是常人的思维,那就是承认贪生怕死是人的本能。所有的邪教事业,违背扼杀的恰恰就是这种正常人的情感。一个人或许可以出自崇高的道德之心而克服贪生怕死的本能,但前提是,他必须清楚,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只是具体可见的他人的生命或幸福,而非一种抽象的事业。好在今天的日本已经拒绝这样的全民愚忠。一份问卷调查表明,当年轻人被问及是否愿意为自己的国家献出生命时,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当一个国家需要其国民为它献出生命时,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值得为之献身的国家。

        因为拒绝上军校,军训成绩得了个丙,河合没有如愿进入自己中意的高等学校,只能进神户工专电气科。战争结束后,他终于考取京都大学数学系。但一年读下来,觉得自己数学方面难以成才,于是陷入苦闷当中。他想休学一年,慢慢想想自己将来要走的路。不用说,妈妈和哥哥都支持他这样做,但生怕爸爸会反对,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正是本分呀。想不到爸爸就一句话,那就休息吧,什么理由都不需要。果然河合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做一名中学数学老师,因为他喜欢与人打交道。但周围不少中学老师固步自封的情形却又让他望而生怯,于是他特地去请教一位与众不同的好老师。这位老师告诉他,教重复的东西容易让人原地踏步,不管怎么说,不进步的人是没有魅力的。而我一直在研究日本文学,尽管没有了不起的学术成果,但大家一定感觉到我在进步。原来教师的魅力源出于此。其实人格的魅力又何不源出于此呢。河合果真做了高中数学老师。正是出于职业需要,河合不断钻研并且迷恋上心理学。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天理大学当心理学讲师,从此步入学术生涯。可见人生无所谓规划,但必须在某个关键时刻,慢慢想清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而父母此时要做的,决不是指手画脚式的干预,而是给予足够的自信,容许他自己去想清这个问题。河合有幸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或许正是他走向成功的重要环节。但对于河合一家人来说,更看重的却是生活的实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交流,每天都快快活活地过日子,而非出人头地。尽管结果或许“事与愿违”:河合成为著名学者,他的一个哥哥是灵长类研究学者,其他的兄弟也都事业有成。

        临床心理学在当时的日本几乎是一片空白,于是河合决定外出留学。为此,他苦读英语,终于考取富尔布莱特奖学金,来到美国。在接触了荣格的心理学之后,河合意识到,心理分析是必须学会的东西,为此首先要对自己做心理分析。导师知道河合的这一心思之后,推荐自己的弟子斯皮格尔曼来为河合做心理分析。心理分析可不是省油的灯,当时的行情是每小时25美元,而河合的奖学金每个月只有170美元,算下来一个月4小时的费用就是100美元。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斯皮格尔曼说,那就每小时1美元吧。这样的价格几乎就等同于象征性收费。河合越想越不安,觉得对不起人。但斯皮格尔曼不在乎钱,坚持只收1美元,并且坚持认为,河合应该有足够的钱吃好穿好外加去旅游。想明白后的河合这样告诉斯皮格尔曼,你可以不在乎,但我必须一直在乎下去,假若我也不在乎的话,这件好事就会被风化。而在乎的方式就是,“你现在做的事情,我也会照样去做的。这虽然不是直接对你支付报酬,但是吸取了你做的这件事的意义”。

        河合不仅在美国、后来还去瑞士学习,因此书中不时提到日本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事例。仅举一例。他在欧洲做心理分析时,对象中有日本人。双方合作顺利,但那位当事人后来却不来了。河合想给他写信,告诉他应该继续来。由于接受了西方人尊重对方意愿的思维习惯,他写道,我会等你的,如果你愿意来的话。但这样的表达方式在日本人看来,几乎就是拒绝他再来。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会说,请你一定一定来。果然当事人没再来。把这事告诉他的督导老师,老师说,你的日本灵魂到哪里去了?犹如当头一棒,河合豁然开朗。更令河合佩服的是,老师不说你该怎么做,而是提醒他与自己的日本灵魂商量。他重新写信,那个患者果真又来了。

        这是一本篇幅并不厚重的回忆录,全书几乎就是由这些具体事例串联而成,读来生动有趣,更令人深思。不愧是出自心理学家的自传,他尤其对于自身的自卑心理有细致的刻画,书中有一节就是“从自卑感起步”,比如当年对于自己数学能力的自卑;刚在大学任教时,他总觉得自己不是当大学教师的料,当别人介绍他是天理大学的讲师时,他却听成“这是个没什么本事、居然还能当讲师的家伙。”但就是这样一个自卑感如此强烈的年轻人,日后却成为日本心理学界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如此说来,生活中大多数人也许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自卑情绪的折磨,但只要不被自卑心理所压垮,不让自卑心理转化为表面的自尊,克服自卑的过程却让人生出进取的动力,并且自卑心理的升华通往更难得的品德——谦卑。因此,适度(哪怕是过份)的自卑都要胜于强烈盲目的自信,后者只会让人流于虚荣肤浅,最终一事无成。

        顺便提及,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河合隼雄的若干著作,其中《孩子的宇宙》可读性更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