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3月14日 星期三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格兰诺维特的研究就发现多数人是通过私人关系介绍或者获取信息来找到工作的,但大部分私人关系往往只是熟人,而非亲密的朋友。这个发现让人有些惊讶。
    随着社交网络和推特的诞生,我们看见了更多的新媒体和自媒体,它们成为了跑得更快的消息源。这种变化当然来源于用户的需求和期待,但也同时来源于网络结构的改变。

    人在网络

    薇 言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3月14日   18 版)

        我们当然知道自己正身处一个网络时代,互联网的飞速成长,全球通讯的便捷,多媒体工具的层出不穷,以及随之而来的信息爆炸,都在标志着这个时代。但我们可能都忽略了一个事实,人类自始至终都处在网络中,只是在互联网的诞生之前,它有另外名字,譬如:群体、群落。在中国,这种形态也被称为:关系、圈子。而今天,网络的连接已经深入每个人的生活,这种连接不仅在你和你熟识的朋友间存在,在生意伙伴间,在房东与房客间,在社交网络关注对象里,在书籍的作者和读者间,在“非诚勿扰”的女嘉宾和坐在电视机前的你之间,都存在着或强或弱,单向或双向的连接。而你也正在被这样的连接定义和影响着。

        不要以为只有那些和你关系紧密的人,会对你的人生产生影响。《网络、群体与市场》这本书告诉我们,这个观念并不正确。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格兰诺维特的研究就发现多数人是通过私人关系介绍或者获取信息来找到工作的,但大部分私人关系往往只是熟人,而非亲密的朋友。这个发现让人有些惊讶。我们禁不住要问,“难道最亲密的朋友不应该是最愿意提供帮助的人么?为什么实际提供帮助的,却大部分只是关系一般的熟人呢?”在考虑社交网络的结构之后,你会知道答案。因为和我们关系紧密的人,很可能所处的生活、工作圈子也是十分相像的,甚至在很多时候,就是同一个圈子。而在这个关系紧密的群体里,虽然每个人都想热心的提供帮助,但他们掌握的信息,大部分也是你已经知道的了。

        《网络、群体与市场》的作者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两位著名的学者,David Easley是经济学教授,而JonKleinberg是计算机科学教授。这个跨学科的作者组合也正体现本书的不寻常之处。它涉猎了应用数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考察互联网、群体和市场三者本身和交互存在的结构关系,并对在这样的结构关系中个人、人群和社会的行为方式给出分析。如书中所言,这本书的主体思想建筑在两大理论之上,分别是:图论和博弈论。图论是用来分析网络结构的,这里的网络不单指互联网,还包括社会群体和市场。博弈论则是用来分析个人及群体的行为模式,而在社会连通性与日俱增的今天,这种行为模式和网络结构间的关系愈加紧密,每个节点的行为都可能对其他节点和整个网络产生影响,而每个节点的行为方式也正是在其他节点和整个网络影响下的表现。在未发表之前,《网络、群体与市场》的初版已经被加州理工、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等大学广泛采用。在2010年出版之后,《网络、群体与市场》成为康奈尔大学本科生的入门教材。而很有幸,仅仅一年之后,我们就在国内书籍市场上看到了它。

        如果有一定的数学功底,可能这本书会更适合你。但相信我,即使你完全不懂图论、博弈论、PageRank,看完这本书的你也会觉得受益匪浅。对我来说,我比较关注计算机科学,尤其是互联网。而在这一部分,作者的叙述和分析有理有据、引人深思。今天,我们习惯使用搜索引擎去寻找各种问题的答案,当然也包括实时新闻。但在2001年9月11号,当大部分人打开谷歌搜索“世贸中心”时,谷歌给出的信息却是几天甚至一周前的,排在前列的还包括对“世贸中心”的介绍等等,而完全没有当天发生的实时新闻。正是在此之后,谷歌和其他搜索引擎改善了它们的搜索算法,融入了实时新闻的部分,从几个可靠的新闻来源采集实时消息。而如今,随着社交网络和推特的诞生,我们看见了更多的新媒体和自媒体,它们成为了跑得更快的消息源。这种变化当然来源于用户的需求和期待,但也同时来源于网络结构的改变,而变化本身也推动网络结构进一步的改变。

        《网络、群体与市场》,[美] 大卫·伊斯利、乔恩·克莱因伯格著,李晓明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69.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