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2月15日 星期三

    文珍的大城与小爱

    饶 翔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2月15日   11 版)
    《十一味爱》,文珍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35.00元

        文珍的第一部小说集《十一味爱》,正如书名所昭示的,如此丰盛的爱,热爱的、望爱的、错爱的、失爱的故事,构成了全书的主要内容。此爱非彼爱,作为一名“资深文艺女青年”,爱情至少一度构成了文珍的“世界观”,构成了她认识世界思考人生的一种重要的角度和方式。文珍的小说从一开始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她操练着文字的炼金术,遣词造句仿若古人吟诗炼字,推之敲之,雕之琢之,文字被打磨得通体透亮、温润如玉、雅致细腻、诗情洋溢;而叙事腔调高度内敛,叙事空间又极封闭,全是内心的意识流动,似叹息,如呓语。

        “十一味爱”如十一味美食,供读者细细品尝。《果子酱》堪称文珍创作初期的代表作。小说几乎不是靠情节,而是靠细节和情绪的叠加和发酵完成叙事。来自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舞者萨拉背井离乡来到广州的一个酒吧表演佛郎明高舞,爱上了在同一酒吧谋生的同乡、贝斯手鲁斯特。萨拉的爱犹如一场内心的风暴,乍起骤灭。仿佛是一种宿命,萨拉只会跳怨曲。她的爱也是怨曲,在世俗之上,“爱的露西亚的黄,同样也是一种极致的热烈”。而鲁斯特爱的大概是“谣曲”,也一如他所爱吃的“爱米牌果子酱”,以一种世俗气的甜,“悄悄替换了身体里每一滴真正的血”。萨拉狂热的爱由此落了空。颠沛流离的命运尚且没有令她幻灭,错爱的痛苦——鲁斯特大啖果子酱的一个动作却足以令她幻灭。作为一名“80后”的写作者,文珍笔端常常出现的两个字是“幻灭”,她认真地呈示这个并无兵荒马乱的“太平盛世”里的情感幻灭,以及因幻灭而生的疼痛,她的幻灭因之不显轻飘,反倒形成了一种悲剧感。或许可以称她为一名真诚的幻灭书写者。

        小说集中另外两个中篇《画图记》和《地下》,作者的笔触又回到了她所熟悉的爱情。《画图记》意在描摹赋形一类都市年轻人的情感状态。不难发现,文珍的文笔变得泼辣了,她以精微的笔触将一个男人的内心揭示得富于层次。男主人公游走于一对看似性情迥异的表姐妹之间,风流倜傥、放浪形骸、却自以为还在内心深埋着“传统”。他不断追逐着爱情的游戏,而爱情最终也游戏了他。文珍仿佛书写了一则时代的情感寓言,照见了我们的时代,欲望何其丰盛,而情感又何其荒芜。《地下》则是一段中年情殇,这是文珍的小说中较具戏剧感的一篇,在较为平淡的叙述之下其实暗藏汹涌。文珍的小说渐渐地有了沧桑感,这时她已经29岁了。

        从最初一任才情挥洒,浓墨重彩,语不惊人死不休,到渐渐懂得节制,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文珍式的“文艺腔”渐渐淡去,这个过程中自然也难免有个性风格的牺牲与损耗,但渐渐明晰起来则是文珍观察周围人群、观察时代生活的一双热眼。文珍说,因为热爱文学,她变得更热爱生活了。文艺青年与艺术家的本质区别或许不在于专业与否,而在于文艺青年往往以想象的温情替代了残酷的真实,而真正的艺术家一如鲁迅所言,从来都是“睁了眼看”,“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它的血与肉来”。文珍正走在从一个文艺女青年通往女艺术家的道路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