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2月15日 星期三

    这些天的那些事儿

    栏目主持:武小森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2月15日   05 版)

        汉玉凳拍出2.2亿元引质疑

        2011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是“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成交价2.2亿元。但很多网民指出,汉代古人是席地而坐,凳子还没有发明呢!专家也表示,从“汉代坐凳”的图片上看,它属于“高坐器具”,不符合汉代的礼制和贵族文化特点,也不符合当时的服饰要求,而拍品可能是仿清代的家具。(法制晚报,1月29日)

        ——总感觉拍卖市场人傻、钱多。

        韩寒卷入“代笔门”

        方舟子与韩寒之间的“辩论”,在春节期间已成为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韩寒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作为“写字人”可以容忍的底线不容触犯,方舟子认为其作品为代笔的言论对其名誉造成损害,因此已委托律师在上海提起诉讼,索赔10万元。方舟子则表示没有感到任何压力,他发表声明称:“我本人不会出庭,我的律师会去应诉。我愿意在别的合适的场合(比如没有粉丝在场的直播)与韩寒当面对质。”(京华时报,1月30日)

        ——一场关公战秦琼式的文理科生骂架。

        郎朗微博引发争论

        郎朗日前因一则微博引发网友指责,而事件起因则来自李云迪和王力宏在央视春晚上的合作。郎朗透露,该节目原定是他与王力宏搭档,而这似乎让人联想到李云迪并非春晚正选。网友为此掀起关于“郎朗与李云迪谁更胜一筹”的争论,甚至对郎朗的音乐家素养表示质疑。郎朗在微博中再次发言:“每年120场音乐会不是靠吹就能有的”,“谣言会止于智者”。(每日新报,1月31日)

        ——经过中国的钢琴教育洗礼的年轻人都应该懂得,少废话,多弹琴。

        挖掘节日的文化情感最重要

        中国艺术研究院日前召开“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新载体 新形式新民俗”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当代节日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与新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特点”等展开讨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祁庆富指出,传统节日里面都蕴藏着我们的情感,只有有了文化情感才有文化认同。挖掘节日内涵,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民众的文化情感。现在有些地方老打着“新”,以假来代新,甚至以假来代旧,这其实都违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传统性。(人民网,1月31日)

        ——中国节愈发成为令人疲于奔波、难于招架的“人情节”。

        清华大学教授:庄子和孔子文化阻碍中国科研

        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清华大学教授宫鹏发表了一篇名为《传统文化阻碍中国科研》的文章,就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国科学研究的影响发表看法。他认为,孔子和庄周文化崇尚孤立,抑制好奇心,对科学研究没有好处。这篇文章说,中国科研质量需要提高,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个是学术不端,另一个是文化上的障碍。孔庄文化鼓励小规模和自给自足的做法,阻碍创新、商业化和技术发展。这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在中国科学界,人人都想做前沿研究,另一个就是缺乏工作分工。(东方早报,2月2日)

        ——此言论或将引起更广泛的文理科生“骂架”。

        韩美林带博士不必学外语

        近日76岁的艺术大师韩美林宣布了一个颇为大胆的博士生培养计划:今年他将招收一批博士生,但是这批学生不用学外语,而是要跟他学习中国文化。他说,三年之后,这些经他调教点拨的学生,一定能够成为国家栋梁。清华大学已经同意,他带的学生不用学习外语,这是清华大学首次以这种方式培养博士生。不过,由于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目前具体的招生人数和细则还未确定。(北京日报,2月3日)

        ——所以,请记住:是招博士不是招翻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