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2月08日 星期三

    周国平:阅读的爱好,成就好品位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2月08日   08 版)
    著名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学术专著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自传《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等,主要译著有《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

        对后儿童时代的文学阅读的理解,我觉得这个概念被提出来很好。后儿童时代指12岁到16岁,这一段时间,儿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期,也可以算是青春期的前期,我自己回忆这一段时间对我的精神成长特别重要,那一段时间正是上初中的时候和高中的早期,我11岁上初中,到17岁高中毕业。我给自己的中学时代下了一个定语,那是一个“发现的时代”,人生一些最重大的主题都是在中学时代发现的,性、自我、死亡和苏醒。我写过一篇对中学时代的回忆,后来那些困扰着我的,最让我看重的那些人生的主题从那个时候都开始困扰我了。

        其中我想说说读书这个问题,也许和今天的主题有关,那一段时间的读书,我称为青春期的阅读,也可以说是后少年时代的阅读,那一段时间特别重要。那时候我们和世界是一个恋爱的关系,那时候谈不了恋爱,我上高中和大学的时候不可能谈恋爱,都要受批评和处分的。我觉得那个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和世界恋爱的心情和关系,真正用一个情人的眼光去看这一切的——看这个世界和人生,阅读也是如此。以后可能很难再出现这样一段时期,那样来阅读,那么投入,陶醉其间;又那么单纯,而且你时刻感觉到,你会在书中有“艳遇”,会遇到喜欢的,特别爱的。那一段时间,我觉得对一个人阅读的爱好、品位的形成非常重要,如果说一个人不曾有过青春期的阅读,不曾对书籍这么沉迷过,他后期对精神的发展是不会有太高要求的。

        有人出了大学就不读书了,是因为他们没有青春期的阅读,之前没有迷恋过书籍。这是现在的孩子们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我说的这种阅读的爱好一定是和阅读的品位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少年时期没有形成阅读的品位,我不承认你有阅读的爱好。你喜欢上网,读一些纯粹快餐的青春小说,我不认为这是阅读的爱好,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一辈子爱读书的人。标准就是那段时间你真正形成了阅读的爱好,成就你的品位。你真正发现了人类精神的宝库,你喜欢了,你迷恋了,一辈子愿意在里面漫游了,真正产生了最高的爱。那个时候,一辈子也不会改变阅读的习惯。给这个年龄段少年人提供一个阅读的好去处是非常重要的,我从女儿身上就可以看到,她在小学读完了《鲁宾逊漂流记》等,13岁捧起卡夫卡,她非常喜欢阅读。关键是要把好书提供给他们,秋林在做这个事情,善举啊!

        现在中国的教育体制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是一个特别不利的环境,绝大部分的学生不得不把他们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对付功课。从整体上来说,要为少年儿童真正提供一个好的阅读条件,前提就是这个教育体制需要改变,但这个改变是很艰难的,孩子们也容不得等待,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留出课外阅读的时间。有时候我觉得对孩子的教育就像是一场赌博——如果把赌注押在应试教育上,孩子就只会考试,输了满盘皆输。如果押的是素质教育,输了应试,素质还在,如果赢了,全盘皆赢。这个险是值得冒的,起码还有快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