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2月08日 星期三

    译者感言

    健康是一头大象

    王一方(本报书评人)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2月08日   12 版)
    《健康是什么?》[英]米尔德丽德·布拉克斯特著王一方徐凌云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28.00元

        如果将健康比喻成一头大象,我们都是寓言里那些蒙上眼睛摸象的旅人,那么,米尔德雷德·布莱克斯特尔(Mildred Blaxter)与他的这本《健康是什么?》的内容也只是摸到了大象的“一条腿”,不过是我们平日里不曾摸过的那条腿。因此,我们在译完全书后忍不住要在书名后加上“超越躯体,超越生物学”的阅读引领,以帮助读者诸君更好地把握本书的特色。因为,从躯体、生物学径向探讨健康的文献汗牛充栋,而且学术门槛越来越高,不曾在医学院里泡上十年八载,实在难入门扉,一大堆的术语、缩略语就可将一般读者推拒千里。相形之下,这本《健康是什么?》的阅读面就宽广得多,不必旁边备上一册《医学辞典》,抑或《医学缩略语手册》之类。当然,这本书也不是写给街巷、里弄中那些渴望习得某些保健绝招与验方的大伯大妈们读的,而是一本基于“公众理解健康(疾苦)”“公众理解医学(医生、医院)”诉求的通识读物,它讲述的道理有助于人们建立健康、疾病、医学、生命认知的大视野、大关怀、大彻悟。对于冲刷重知识宣导、轻智慧启迪,重学术堆砌、轻思想烛照的时代学风也颇具激浊扬清之意。

        这本书对于中国医学界、知识界的意义在于跳脱出“不求甚解”的魔咒。在中国,健康还真是一只外表光嫩,内里长絮的“空心大萝卜”,在全民惜生保健的氛围里,人人都渴求健康(只求术,勿求道),但没有几个人能明白“健康究竟是什么”。即使是医学专家也只具备躯体、生物学向度、学术深井里的健康知识、技术,而不曾理解和领悟健康的慧根,甚至没有兴趣去叩问健康、疾病、疾苦、疾患的语词意义。其实,在中文语义里,健与康应该分开来解读,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二元共契与两极互动,健-康活脱就是一幅自洽的太极图。健是张扬,是亢奋,是铁血跋扈,熟语有“健步如飞”,“天行健,君子自强而不息”,强调有为进取,殚精沥血。康则是“亢龙有悔”之后的觉悟,因此,康是温宁,是收敛,是从容豁达,强调无为而治,举重若轻,熟语中的“康哉之歌”就是“太平之歌”。如同陶渊明笔下的言志诗,一端是“猛志固常在”,一端是“悠然见南山”。

        毫无疑问,超越躯体,超越生物学(进入心灵、历史、哲学、社会学视域),是一种健康认知上的突围,叫精神暴动也未尝不可,应该说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打响了第一枪。早在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重新定义了健康的内涵,从躯体无疾延展到心理平衡、社会适应方面。30年后,恩格尔根据这一卓识将生物医学模式也扩充到“生物-心理-社会”的大视野之中。但是,这样的“林子响箭”并未惊醒梦游的“憨熊”,他们依然执着地朝着单向度的生物学路径高歌猛进,如今已经攀上技术主义、消费主义的悬崖峭壁,那里有三个坠落口,分别是健康的人工化、生命的技术化、医学的生活化,人们正毫无选择地飞身下滑,眼前是什么,脚下是什么,未来又将是什么,大家都陷入茫然。

        作者告诉我们,健康是人类建构的概念与意识(动物界并没有)。常言道“人食五谷杂粮,焉能无病”,言下之意,健康总是相对的,人总是会生病的,生命中人与疾病存在必然关联。现实中有人禀赋好,一生极少生病,有人运气佳,常常能躲过病魔侵袭,也有人常年在医院泡着却无大病,有人从不上医院却猝然而殁。所以,世上绝无理想的健康,真实的健康即是对现实的妥协。终其一生完全不生病,并无疾而终,那是神仙;容忍自己少生病,生小病,也算福大命大,亦为仁者;容忍自己生可救、可逆的病,药(术)到病除,多是勇者;能直面疾病(带病延年)、超越痛苦,坚守尊严,则是智者。

        更要紧的还是健康与否由不得你主观体验,要由客观指标来判定,尽职的体检大夫会嘱咐你闭上嘴,少说话,任凭声光电磁手段齐上阵,数百项指标“围剿”之下,结果是“屈打成病”,世上将不会有一个健康人。“我不相信你没病”只是谜面,谜底是“我不相信你不是我的病人”。随后大戏一定是吊瓶满天飞,抗生素满天飞,支架满天飞,钉子满天飞,糟蹋钱委实是小事,身体的危害(潜在危害)才是大事。

        真是越说越糊涂,健康传播陷入“现代魔咒”,原本以为百姓知识不足,陷入愚昧,殊不知,对于许多人来说,知识越多,误解越多(陷入过度想象与过度承诺而不拔)。症结何在?在观念迷失,错把奢望当希望,对健康过度想象,对医学过度期许,多了“健”的亢奋,少了“康”的温宁。大家真应该找个僻静的时间和地方仔细读读这本小册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