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2月08日 星期三

    新书面对面

    江湖风云 帮会奇观

    ——《江湖三百年》读后

    刘 平 朱 丹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2月08日   10 版)
    《江湖三百年——从帮会到黑社会》,秦宝琦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第一版,39.00元

        话说江湖

        “江湖”是一个充满神秘和诡异色彩的字眼,因为它代表的是一个与常态社会不同、令人神往而又使人恐惧的“社会”。

        “江湖社会”作为游民无产者的聚集地,其内涵十分宽泛。江湖人物,谓之“三教九流”;江湖行当,称作“五花八门”。一般而言,江湖中人往往行走于“合法”与“非法”之间,如传统江湖行当之“风”(诈骗)、“马”(娼妓)、“燕”(赌博)、“雀”(乞丐)四大门,“金”(算命看相)、“皮”(江湖郎中、假药)、“李”(戏法)、“挂”(武术、走马卖解)、“平”(评书说话)、“团”(相声、团春)、“调”(鼓吹)、“柳”(梨园)八小门,均属如此。另外,“江湖社会”也包含诸多不法门类,如土匪、帮会、教门、私贩、人贩等,充满了刀光剑影,血雨腥风。

        谈到江湖,人们总会联想到一个“侠”字,但那是一个遥远的传说(就像《水浒》中的人物)。若隐若现的江湖社会,一直是现实社会中的人们探寻的“另一个世界”。有关“江湖”、“帮会”的书籍和影视剧长期受到青睐,编著者往往从文学角度将江湖社会、黑社会加以演绎、编排,从而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事实上,江湖社会、地下社会抑或秘密社会并非不可触摸。近年史学界关于中国秘密社会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对于还原中国历史上的帮会真相,探寻帮会向黑社会演变的轨迹,纠正人们的误读和误解,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是,学术研究的读者群毕竟甚小,要让大众认识这个领域,甚非易易。

        近日笔者披阅秦宝琦教授新作《江湖三百年——从帮会到黑社会》,发现这是一本解读江湖帮会的好书。秦教授长期致力于秘密社会研究,其所著《清前期天地会研究》、《洪门真史》与三卷本的《中国地下社会》都是有影响的学术著作。近年,秦教授不顾年高体弱,从“象牙塔”中走出,走进香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向广大观众、听众娓娓叙述,撩开了帮会的神秘面纱。

        还原帮会真实图景

        提及帮会,人们对兄弟义气煞是羡慕,对于闻人大亨、逸闻趣事也能说上一二。然而,清代三大帮会——天地会、哥老会、青帮——如何起源?帮会与革命有何关系?为什么人们会把帮会等同于黑社会?该书正是针对大众在认识上的偏差,全面而真实地再现了300年江湖帮会的历史,内容上分为清代帮会和民国黑社会上下两篇。

        首先,秦教授采用历史学的视角和方法论,用通俗、精炼的语言,阐明清代三大帮会的源流。帮会源流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但众说纷纭,作者依据档案、官书和田野考察等资料,对天地会、哥老会和青帮起源的各种说法做了逐一梳理,特别是对文学中的帮会人物和历史故事做出详尽考证,分别揭示其起源真相:天地会创始人并非“众所周知”的郑成功、陈近南,而是洪二和尚万提喜(创立于乾隆二十六年);哥老会亦非起始于传说中的郑成功所创“金台山明远堂”,而是由四川武装抢劫集团“啯噜”演化而来;青帮形成于同治年间,而非始于明代或是清初的翁、钱、潘“揭皇榜”。史实虽然没有传说那般神奇,但还原真相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读者大众的尊重。

        对于读者容易混淆的江湖、帮会、黑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帮会向黑社会蜕变的过程,作者曾下功夫研究过。习惯上,人们往往根据帮会和黑社会在行为方式和活动内容上的相似,将二者等同,均称为江湖。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江湖是一个处于传统农业社会边缘的“神秘王国”,有狭义、广义之分(前述四大门、八小门之类即属于狭义江湖)。帮会、黑社会属于广义江湖的范畴,他们在发展演变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性质。作者从清代帮会和民国黑社会的产生原因、组织构成、活动内容等方面着手,列举大量历史事实来反映帮会和黑社会在性质上、演变阶段上的差别。帮会是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时期民间秘密结社的总称,包括天地会、哥老会、青帮等,是由破产农民、手工业者、纤夫水手以及散兵游勇、私枭等游民分子为互助抗暴而自发结成的团体;黑社会则是近代以来以非法手段获取利益的有组织犯罪团伙。作者认为,“民国黑社会已经不再是下层群众的结社组织,而是军阀、官僚和大商人手中的工具”。

        历史性与故事性的统一

        中国社会群体的关系可以用一系列同心圆的结构来比拟:处在同心圆中心位置的,可称为“主流群体”(或“中心群体”、“核心群体”),处在外围的同心圆可称为“边缘群体”(刘平:《要重视乡村边缘群体的研究》,《史学月刊》2004第12期)。江湖帮会一方面游离于主流社会的边缘,互助互济,从事绑架勒索、走私贩毒、杀人越货的活动,同时又与主体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帮会总是与农民运动、共和革命甚至共产主义革命发生联系。

        作者将江湖帮会与中国民主革命各个阶段的关系加以细致梳理,记录了帮会参与“革命”的诸多史实:清代社会矛盾激化时,帮会组织下层民众发动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鸦片战争后哥老会参与反“洋教”的斗争;帮会积极援助革命党人领导的辛亥革命;不少帮会人物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变迁中,不少帮会组织沦为黑社会,成为军阀、国民党统治的社会基础,后来甚至成为破坏革命的帮凶,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遭到镇压取缔。一分为二,实事求是,作者的立场为人们认识一个真正的江湖帮会提供了清晰的视窗。这既是传统历史书籍所不愿提及的,亦非文学著作所能涵盖的。

        至于如何处理这些生硬僵化的史实,作者妙笔生花,将徐宝山、张仁奎、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这些“闻人”的形象细致刻画,将一部社会变迁史描摹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社会风情图。作者将历史性和故事性融为一体,使枯燥、静止的历史活灵活现。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案例,使众多鲜为人知的帮会内幕,帮会从事的活动以及各自的命运走向,跃然纸上,令人拍案称奇。

        以史为鉴

        清代帮会和民国黑社会往往为当时的政府所禁止,其结拜、联络、活动都具有隐蔽性和秘密性的特征。对于帮规、仪式、隐语、暗号等内容,一般人都是雾里看花,不明就里。本书结合文献史料、帮会秘籍和田野考察,揭示了歃血结盟、“开山堂”等结拜仪式,隐语、暗号等不准外传的联络方式,严格的帮规、戒约,以及帮会盘问诗句、变体字、茶碗阵,等等。这些独特的江湖文化在现实生活中还有遗留吗?我们仅仅是为了猎奇才去关注历史上的帮会与黑社会吗?

        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并不是一句空话。历史学的主要功能就是探索历史规律,展开历史反思,发现现实社会问题的实质,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秘密帮会、黑社会曾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现象,也是当今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的重要问题。作者通过对中国三百年来江湖帮会的考察,总结了历代政府治理帮会和黑社会问题的措施和经验教训,对于人们认识、处理现实社会中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提供了有益借鉴。

        文学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历史反映生活,指导生活。《江湖三百年》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展示了历史学经世致用的功能,但她绝不晦涩、枯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