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2月01日 星期三

    农民作家星星点灯 照亮荆楚新农村

    湖北“一对一”帮扶农民搞创作成果斐然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2月01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 方文国)“只有写作才能让我活出尊严!”这是湖北农民周春兰在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折不断的炊烟》后,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最有力的人生感慨。如今,像她这样一边在农田里干活,一边从事文学创作的地道农民还有很多,他们就像是散落在湖北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点点星火,呼吸着原野的气息,在孤独的天幕下顽强地闪耀着生命的光芒。

        周春兰,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龙王镇柏营村一组农民,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在湖北农村的一个小村庄耕种着10多亩土地。多年来,她一直渴望用自己的双手换取一年的好收成,以期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她依然贫穷,这使得她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从1997年开始,她投身文学创作,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前的作品,她都写在学生作业本上,写好了还要送到几里外的镇上花钱打印,修改、传送,费时、费力、费钱。像她这样处境艰难的农村文学爱好者还有更辛酸的故事,为了写作,有的人甚至卖了房子卖了耕牛,写下的废稿纸摞起来比人还高。父母抱怨,夫妻不和,儿女吵闹。当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方方得知这些情况时,她很惊讶,甚至觉得不可理喻。后来湖北省作协秘书长高晓辉告诉方方主席,农民作家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自己虽然贫穷,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需要,应该同有钱人一样。就是这句话,让方方警醒:是呀,这样的生活难道不应尊重?

        方方告诉读书报,基于这样的警醒,也正是为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2009年元旦前后,湖北省作协新一届党组、主席团以文学服务大局、服务基层为出发点,做出了实施“湖北农民作家扶持计划”的决策。2009年4月13日,省作协精心筹备为期一周的农民写作培训班,鼓励农民作家把自己的生活写成长篇小说,作协负责帮他们出版。2009年8月,省作协对面向全省农民作家征集的41个长篇小说构思大纲进行集中评审,确定了十个选题,并由全省知名作家、编辑和教授组成辅导团队,采取“一对一”的辅导方式对农民作家进行创作辅导。辅导老师全程介入农民作家的创作过程,针对辅导对象及时解决创作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直到这十位农民作家创作完成他们的心血之作。从写作到出版,时间定为3年。

        周春兰就是这十位帮扶计划当中的一位。她的辅导老师、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彬教授在得知她创作条件艰难后,主动赠送她一台电脑,方方还亲自陪杨彬教授一起,把电脑送到了周春兰家。后来,周春兰在《青年文学》上发表了小说《尘埃》,并获得过“襄阳孟浩然创作”优秀奖。《折不断的炊烟》是一部长达24万字的长篇小说,周春兰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蓝本,在杨彬教授的指导下,六易其稿,塑造出了周任玉这样一个备受生活折磨,但用文学找到人生尊严和目标的农村妇女新形象。

        3年过去了,由十部长篇小说组成的《湖北农民作家丛书》正式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在2012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作家协会、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等三家单位联合为这套书举办了首发式。这10部长篇小说分别是:周春兰的《折不断的炊烟》、朱雪的《梅花塘》、熊衍锟的《古河潮》、李旭斌的《布袋沟》、王能明的《郝家祠》、熊章友的《断碑》、张开宇的《马庄的风云人物》、李俊勇的《南来北往》、肖吉芳的《风雨缪家庄》、余书林的《荒湖》。

        高晓辉说,随着这套丛书影响力的延伸,农民作家在一乡一村的示范效应也会不断扩大。一粒一粒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星火,就这样被呵护、被点亮了,农村新文化建设的内生力量被激活了。可以预见,新农村文化建设星火燎原的美景,会在并不遥远的将来,无比灿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