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陕西农民韩培印的儿子考上大学,成了他最大的骄傲。为了凑学费生活费,他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又到西安打工。当儿子大学毕业之后,老韩却发现,儿子收入甚至还比不上当农民工的自己。他由此感叹“上大学也没什么用”。(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
韩培印的感叹想来还有一定的典型性,之所以受到关注,说明像老韩儿子的情况不是一个两个。这又是一次“读书无用”的现实纠结,这不仅是农民老韩的纠结,也是整个时代的困惑。用个体境遇质疑教育总体效果,是一种无知,现实中初中高中学历赚钱比大学生多的情况比比皆是,难道因此否定大学教育,每个人都不用上大学吗?应当承认,学历高的总体上在收入、知识、精神世界上比学历低的要丰富得多。把上大学当成纯粹经济投资,是教育功利化的民间投射,若只论收入,读书是一件多么没有情趣的事啊!读书,应当也是追求未知、享受知识、充实自己的过程,否则,大学生就成了流水线上的工人,大学成了冷冰冰的工厂,教育矮化成模具厂。
老韩的纠结在于儿子的知识“不能改变命运”,其实“命运”二字怕不是钱多钱少所能概括的。人们通常对于改变命运存在许多理解上的偏差,认为只有从骑自行车到开宝马、从住一间破屋到买一幢别墅才是改变,这只是金钱上的单一变化,是一眼能看得见的。知识对于人生的改变是立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包括走出农村、不再从事传统农业生产、新朋友的交结、精神境界的提升、内心的充实、视野的开阔、实现更高理想的可能、转换工作性质和地域的可能等等。这些都是知识在无形中提供的,虽然发生得不明显甚至不直接,谁又能否认这些不是命运的轨迹呢?知识总在不经意间改变着你的人生道路,知识总是在推动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社会进步而不是倒退。一个没有知识的农民工,一个有知识的大学生,哪一个更有前途,不言而喻。尽管收入不一定成正比,但这只是暂时的,即使是长期的,那也只说明发生在个体,而不是多数,没有普遍意义。
不要因为钱多钱少就怀疑知识,怀疑教育的必要和意义,否则吃亏的就是这些怀疑者。
浙江省桐乡市 姚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