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1月11日 星期三

    大美由此出中国

    ——中国外文局引领文化“走出去”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1月11日   05 版)
    中国外文局前身——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旧址北京国会街(今宣武门西大街)26号楼

        因工作性质关系,一些机构和人士的作为尽管曾在共和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其本身并不为人熟悉,中国外文局就是这样。

        外文局的全称是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又称中国国际出版集团(China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CIPG),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专业对外传播机构。长期以来肩负着“向世界说明中国”的重任,承担党和国家书、刊、网络对外宣传任务。它与新中国同龄,60多年来共用43种语言,出版发行期刊总计近13亿册,发行到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翻译出版的大量中国共产党领袖著作、政府重要文献、中国优秀文化典籍、当代中国文学、国情介绍等图书,在世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六十载辉煌耀目

        在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岁月里,外文局的发展与新中国的外宣事业紧紧相连,它踩下的一串串光辉足迹,同样是新中国外宣事业发展历程中珍贵的记忆。

        在它旗下,出版了新中国第一种外文书——英、法、印尼3种文版的毛泽东所著《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成立了新中国第一家图书进出口机构——国际书店总店(1949年);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份综合性世界语杂志《中国报道》(1950年)、第一份面向西方读者的文学杂志《中国文学》(1951年);第一次让新中国的出版机构跻身国际书展——1952年外文出版社参加莱比锡国际图书博览会,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外文局开始参加德国、英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日本的数十个国际书展。时至今日,以中国国际出版集团的名义亮相于各书展的中国展区,成为其中展位面积最大、外文图书品种最丰富、版权输出最多的参展单位;第一次在日本发行日文版期刊《人民中国》(1953年),其刊登的日本战犯的一些忏悔文字,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日本东京光文社把这些文字结集成书,以《三光》为名出版发行,两个月内销售20多万册,引起了全日本的轰动,这是新中国书刊在日本传播初期最有影响的一次……此外,《人民画报》中文版,《北京周报》英文版,《中国画报》、《中国建设》(后更名为《今日中国》)等多文种,以自己视角独特、语言精准、平实、亲切的报道风格,向海外报道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使国外读者及时了解新中国的真实情况。

        外文局对包括四大名著在内的中华文化典籍的翻译和世界推广工作自上世纪60年代初期即已启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英译本《红楼梦》的翻译与出版。1978年至1980年间,经过14年的努力,著名翻译家、也是曾任《中国文学》杂志主编的杨宪益和妻子戴乃迭共同翻译的120回英译本《红楼梦》出版,轰动了中外出版界。该版本迄今仍是世界上惟一一部最为完整和最具权威的《红楼梦》英译全译本。在外文局,仅他们夫妇二人就合作翻译了诗经、楚辞、史记、唐宋诗文、唐宋传奇、元曲、明清话本、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古典文学名著,鲁迅、沈从文、丁玲等现代著名作家作品,以及《芙蓉镇》、《沉重的翅膀》等大量当代作家作品,总共超过200种,从而让欧美人民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

        改革开放以后,外文局伴随中国的外宣事业再次焕发青春。“大运河自行车之旅”系列报道、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采访海上丝绸之路、几十次深入藏区采写系列报道、赴南极采访报道科考活动、走遍大半个中国报道民族风情……外文局记者和专家们的“用脚写文章”的现场讲述,让这些采访与报道在海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读者对于中国信息的需求已渐渐不满足于报纸与杂志带来的新闻信息,希望了解并进而研究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翻译并出版有关中国文化与文明更多更深入的书籍,一时成为潮流所趋。80年代开始,海豚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和中国文学出版社相继成立,外文局的出版业务实力大大提升。2005年8月,在芬兰举行的第十七届世界翻译大会上,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当选为国际译联副主席。

        上世纪80与90年代之交,外文局更新观念,开拓视野,开始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结合的眼光来审视中国、研究世界,并开始尝试构建对外出版发行的新模式,拓展对外出版发行的新天地。从1990年开始,外文局与耶鲁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国文化与文明》丛书,共计70余种,是迄今为止中美之间最大的合作出版活动。1997年,该丛书中的《中国绘画三千年》面世,并作为江泽民主席1997年访美的礼物,被赠予克林顿总统。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时,向耶鲁大学赠送了一批中国精品图书,其中就有这套丛书中的《中国古代雕塑》,该书也成为老布什总统图书馆的藏品。

        互联网环境下,外宣工作的形式与技术手段都有了相应的变化。1997年,外文局旗下的中国网应运而生。经过3年的探索和努力,在2000年8月,以“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为宗旨的中国网正式启用www.china.org.cn和www.china.com.cn两个域名,成为中国政府首批确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之一。目前,用中文、英文、世界语等10个语种11个文版搭建的中国网,日均点击数已达1.3亿次,日均页面浏览量为4000万次,日均访问人数400万,境外读者分布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网链接的国外网站已达19000多家。中国网被英国广播公司网站视为互联网上最重要的综合性中国信息来源平台,美国纽约时报网和英国卫报网也将中国网作为中国首要新闻网站和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加以链接和介绍。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催生了音频图书、电子杂志、手机报、中国专题图库、多语种图书数据库等新产品,使外文局逐渐从单一的纸质出版迈向跨媒体复合出版。

        “3·14”西藏事件、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外文局第一时间派记者奔赴一线,前后方连线互动,书、刊、网有效配合,让国际社会及时了解到了中国的动态。外文出版社加班赶制的多文种西藏宣传材料,成为“3·14”事件之后我驻外使领馆开展涉藏国际舆论斗争的重要资料。各出版社为奥运会精心制作的500余种多语种外宣图书、画册、明信片和宣传折页,受到了各国读者的欢迎。

        可以说,作为国家的对外出版发行机构,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中国外文局一直致力于向世界广泛传播中华文化,宣传党和政府执政理念,展示新中国发展成就,在促进中外交流和友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外国读者正是通过阅读外文局出版的书刊才开始了解新中国、热爱新中国的。

        外文局六十余年的发展进步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关怀。毛泽东为《人民画报》题写刊名,英文版《北京周报》是他生前每期必看的刊物。周恩来数年亲自审阅《人民画报》的内容和版式。宋庆龄是《中国建设》的创办者,她不仅为杂志制定编辑方针,还亲自撰写了30多篇重要文章。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对外文局的发展作出过重要指示和批示。

        在外文局创建和发展的历史上,曾聚集了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社会精英。外交部原部长乔冠华曾是外文局前身——国际新闻局首任局长,同时兼任《人民中国》总编辑。著名文学家、翻译家萧乾任《人民中国》的副总编辑,漫画家丁聪曾担任《中国画报》副总编辑,茅盾曾任《中国文学》杂志主编、叶君健任副主编。经济学家冀朝鼎和勇龙桂、科学界的李四光和竺可桢、戏剧界的梅兰芳、音乐界的贺绿汀、古生物界的裴文中、考古学界的夏鼐、宗教界的赵朴初和丁光训……翻译家爱泼斯坦、杨宪益、段连城、张彦、林戊荪、戴妮丝、沙博理、怀特……这些灿若星辰的大家,使得外文局和新中国外宣事业的发展更加有声有色。

        “走出去”前程似锦

        中国早期外宣事业的任务与特点之一,是要配合当时国家的外交斗争,打破敌人的封锁,争取国际社会广大进步力量的理解和支持。60年风云激荡,世界历史浩荡向前,当今中国的自身实力与国际地位早已与建国初期不可同日而语,外宣事业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文局肩负的“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历史使命依旧,但“怎么说”和“说什么”,与过去相比既有一脉相承之处,同时也有了一些悄然的变化。

        如今的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下属有外文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等七家出版社和《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人民画报》、《人民中国》、《中国报道》等五家杂志社,以及中国网、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翻译资格考评中心等20余个机构和单位,在美、英、法、德、加拿大、比利时、俄罗斯、埃及、墨西哥、日本、南非、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有20个海外分支机构,形成了以“书、刊、网、研、发”为基本业务结构的“外向型、国际化、多语种、多媒体”的发展格局。近年来,外文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历届全会精神,按照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走出去”、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部署和要求,以“精通业务,追求卓越”为指导,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多次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

        自2006年起,外文局每年举办一次国际出版选题策划会,邀请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奥地利、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出版专家,围绕中国主题的国际关切互动研讨,与所属出版社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策划交流,策划选题内容涉及社会、经济、环保、文化、文学、医学、旅游、少儿、汉语教学等领域。根据国际出版发展趋势,集团编委会对会上专家认可的出版选题给予重点关注,并将其纳入第二年全局重点对外出版项目管理和当代中国选题题库,狠抓选题实现能力。目前,已经出版的有“认识中国”系列丛书、《我们都是一家人:中国多民族家庭融合的故事》、《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等。

        外文局积极参加国际书展。仅2010年,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就先后组织参加了2010年阿布扎比国际书展、第17届布达佩斯国际图书节、第36届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书展、希腊国际书展、第40届英国伦敦国际书展、2010年美国BEA书展、第21届香港书展、第六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第62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等十余个国际性和地区性大型书展。尤其在阿布扎比国际书展和布达佩斯国际图书节上,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作为我国唯一的出版发行机构代表中国参展,引起了各国参展商与观众的极大关注。

        以上两项措施,有力地带动了外文局所属出版社出版图书的版权输出。“十一五”期间,全集团版权输出总量达1689项,连续多年居全国领先水平。近五年来,对外版权输出连年保持增长,2006年输出版权243种,到2010年实现输出图书版权450种,增长85%。2011年,所属七家出版社继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实现版权输出253种后,在不久前结束的法兰克福书展上完成图书版权输出291项。

        这些输出的图书产品题材广泛、门类齐全,涵盖了中国基本概况、时政经济、文化艺术、中国文学、中国医药、少儿读物、语言工具书、汉语教材、历史地理、生物科学等近20种门类。其中,有以对外介绍中国34个省(市、区)最新信息、从外国人最受关注的视角编辑出版的“全景中国”丛书,受到国外读者的青睐。反映当代现实生活题材的图书,如外文社《中国道路——从科学发展观解读中国发展》、《20个当代中国重要事件》、《20个当代中国的基本问题》、《唐家璇回忆录》、《中国当代女作家作品选》,新世界出版社《对话:中国模式》、《穷二代富二代》、《当代百姓生活实录》,海豚出版社《中国读本》、《认识中国》,新星出版社《我和父亲季羡林》、《50+1之私家北京》、《北京的美丽村庄》,中国画报出版社“走近北京”系列,华语教学出版社《中国进行时》、《认识中国人》等一大批反映当代中国改革与发展、城市和乡村多彩生活的优秀图书成功实现输出。尤其是时政、党史类图书也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获得广泛关注。这些书中,涌现了一大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经得起市场检验和时间考验的优秀外销图书。例如120回本的《红楼梦》、《本草纲目》等经典图书至今被世界公认为最权威译作;出版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针灸学》至今仍畅销于国际市场;以中、英、法、西、德、韩、日、俄、意、葡、印尼等数十种语言文字出版的“互动汉语”教学丛书,受到众多国家和读者的欢迎,有的国外发行商一次订购数千套、上百万元;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大中华文库》、《和平友好共创繁荣——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画卷》,以及“四大名著”、“中国民间遗产”、“大中国上下五千年”系列丛书等一大批外文图书在国际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版权输出的语种多,覆盖的国家和地区广泛。目前,集团除向美、英、法、西、俄、阿等主要语种及周边国家输出外,覆盖到捷克、匈牙利、波兰、芬兰、拉脱维亚、奥地利、希腊、巴西、科威特、土耳其、黎巴嫩、巴林、以色列、印尼、斯里兰卡、克罗地亚、马其顿等40余个语种、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文化更全面、广泛地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版权输出,外文局发挥书刊出口主渠道功能,年出口贸易额占全国总额的一半以上。外文局所属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专业性书刊进出口公司之一,业务网络遍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海外千余家发行机构、书店、出版社及数十万读者保持业务往来,在全国书刊出口贸易中居主导地位。随着技术不断提高、数字化产品不断丰富,2002年起该公司开展电子文献出口,包括:期刊、报纸、图书数字化产品、“中国历代典籍总目分析系统”、“中国基本古籍数据库”、“中国方志库”、“人民日报数据库”等大型文史哲类数据库贸易。近年来,重点面向海外图书馆,启动了MARC数据(多语种图书机读目录)加工业务,已有了一支专业队伍,具备了多语种图书数据加工能力,通过服务出口贸易的形式,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带动了我国实物出口的增长。

        在自身专业——对外出版领域,外文局近年来进一步从贴近中国实际、满足国外读者对中国出版物的需求、符合国外读者心理和阅读习惯出发,加强对外出版选题的整体策划,调整出版结构,增强针对性,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在巩固英文图书出版的同时,加大对法、西、德、日、俄、阿等多文种出版工作,以组织实施《当代中国题材对外出版选题规划》项目为抓手,持续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从甲骨文到E-Publications——跨越三千年的中国出版》一书获得国际设计大奖,“中国文化与文明”、“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书库”、“学术中国”、《环球汉语》等系列产品推向全球,《当代中文》使用43个文种对外出版,受到海外读者的普遍欢迎。

        在加深自身修为的同时,外文局一直在加强国际合作,多辟出海航线。已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个出版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特别是借助发达国家出版商成熟的编辑队伍和丰富的国际出版经验,合作出版有关中国的图书,既能更好地被国外读者认可和接受,又能够利用他们发达的推广发行网络提高合作出版书籍的知名度和发行量,较快提高我国图书走向世界的水平,达到“借船出海”、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与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的合作出版项目《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截至目前已经出版的《中国绘画三千年》、《中国古代建筑》、《中国文明的形成》、《中国古代雕塑》、《中国书法》、《中国陶瓷》和《中国丝绸》等介绍中国重大题材项目的图书,在国际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加强海外机构建设、实施“本土化”战略,在对象国本土出版发行中国书刊,是外文局为建立文化“走出去”长效机制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从2004年开始,外文局以国内出版资源为依托,实施书刊本土化战略。先后在埃及、墨西哥设立了《今日中国》杂志社中东分社和拉美分社,在美国成立了《北京周报》北美分社,在莫斯科成立了《中国》俄文杂志社,在日本设立了《人民中国》杂志社东京分社。把选题策划和印刷发行前移到对象国,聘请和雇佣对象国当地人员参与编辑策划,打通对象国的发行渠道,提高了对外传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目前,外文局已在海外投资建设了20个出版、发行分支机构,覆盖范围包括美、英、法、德、加拿大、比利时、俄罗斯、埃及、墨西哥、日本等国家。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国际运作能力不断提高,逐步形成国际区域性出版发行中心或中国书刊当地发行总代理。其中,美国长河出版社和中国书刊社建立了覆盖全美营销网络;加拿大中国书刊贸易公司成为该国最大连锁超市(T&T Supermarket)的中国期刊供应商和最大连锁书店(Chapters和Indigo)的中国图书供应商;德国中国图书贸易公司已成为德语系国家和地区书刊协会成员,建立了中国书刊常供、常销机制。据不完全统计,驻美、英、德、加拿大和香港机构,年销售额均超过百万美元,最高近400万美元,成为中国书刊对外传播的前沿阵地。在期刊和图书出版“本土化”尝试之外,外文局还在谋求网络海外“本土化”的布局。2006年6月,中国网与韩国最大的媒体集团之一——明日报集团承建的中国网韩文版正式开通,打造一个内容最全面、数据最权威、语言最地道的韩文版中国信息网络平台,使韩国网友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第一时间里获得有关中国的准确信息。目前,中国网在美国、韩国、日本、芬兰、欧洲、拉美、非洲等地有诸多合作伙伴;与81位驻外大使40多家驻华使馆建立了日常联系机制;与全球发展门户基金会合作建立发展门户网;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美国阿巴拉契亚大学沃克商学院、德国美因兹大学、瑞士日内瓦大学长期合作人员交流项目。

        从最初“向世界说明中国”谋求理解与支持,到“向世界证明中国”的三十年迅猛发展,到如今站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关口,面临将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介绍给世界,使世界各国从文化的角度、历史的眼光来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正确理解中国的各项方针政策,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的历史重任,外文局一路走过风雨见证辉煌,前程任重道远也一派锦绣。

        本报记者 平方 综合报道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