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余传诗)《咬文嚼字》编辑部近日公布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它们分别是:一、社会影响重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赞美词“捍祖国强盛”错成了“撼祖国强盛”。“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两个字并不通用。二、简繁体转换中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出现“光複”字样,“復”,表示转回来、还原、恢复等义,“光复”的“复”指恢复,故对应的繁体字应为“復”;“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复。三、建党90周年时,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知识差错是: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四、在报道工程建设时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五、普遍关注而又普遍读错的一个金属元素是:“铊”。“铊”是一个多音字。读tuó时,同秤砣的“砣”;读tā时,则表示一种元素名称。六、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泄露/泄漏。“泄露”的对象是机密的信息;“泄漏”则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也可以指抽象的情报、信息等。凡是液体、气体等的漏出,应当说成“泄漏”。七、媒体上容易误用的一个称谓是:村长。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要领导称“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媒体经常把“村主任”误称为“村长”。八、在使用计量单位时常见的错误是:把“摄氏度”分开来说成“摄氏”多少“度”。准确的说法应是:“15摄氏度”。九、学生作文中容易出错的一句引语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之计”容易误为“一年之季”或“一年之际”。这是一句古谚,“计”,计划、规划。十、街头商店用字中常见的差错是:“家具”误为“家俱”。“具”,义为器具、用具。“家具”即床、柜、桌、凳等家庭用具,故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