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人民文学》英文版值得期待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2月28日   08 版)

        《人民文学》出英文版了,英文版名字为《PATHLIGHT》(《路灯》),寓意为“中西文化交流路上的灯”。《人民文学》英文版的出版是好事,这些年中西文化交流之路早就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现在又多了一盏,虽然文学在中国式微,在国外也没什么影响,但萤火虫也有自己的光亮,多了一条把中国文学介绍出去的渠道,还是令人感到欣慰。

        比《人民文学》出英文版更值得一说的是,《PATHLIGHT》的封面设计与其母刊截然不同,灵动、活泼、大气,看上去很有国际视野。在作家阵容方面,有张炜、毕飞宇、莫言等实力派,也有李娟、笛安这样的新锐作家,这样的组合不敢说代表了当下中国文学的全貌,但每位作者的文笔,都还是值得信任的。

        在现有创作和出版环境下,《PATHLIGHT》可以算是一本高质量的英文版中国文学杂志了,但它出版之后并非万事大吉,如同果园仅仅收获了丰硕、漂亮的果子是不够的,主人还要想方设法寻找渠道将之推销出去,让这些果子纷纷找到它们的买主,否则,果子堆积于自己家中,就只会剩下形式上的观赏价值,时间长了,还会烂掉。

        顾名思义,《PATHLIGHT》的主要目标读者群对准的是英文读者,于是,寻找好的翻译成为《PATHLIGHT》面临的首要问题。首期《PATHLIGHT》的译者全部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翻译家,这与英文读者的阅读口味是对接的,但问题是,这些外籍翻译家如何理解中文小说藏于文字背后的中国式表达,是《PATHLIGHT》赢得读者长期支持的关键。蕴藏于中文里的文化与情感,是深沉的也是细碎的,是博大的也是敏感的,照理应该是中国翻译家来完成翻译工作更合适,但中国翻译界目前处在断代状况,老一代学贯中西的学者型翻译家,找不到继承人,这成为阻隔中外文学交流的一堵墙。

        所以,《PATHLIGHT》寻找作者和作品不难,真正难的是寻找译者,培养一批能完美将中文小说转化为英文的译者,是《PATHLIGHT》不得不承担起的一个义务。此外,在中文作品的选择上,早期的杂志也要寻找那些在思维逻辑、价值观容易与国外读者对接的作品,这对帮助《PATHLIGHT》尽快落地有好处。

        《PATHLIGHT》印量多少不得而知,但一本杂志想树立自己的影响力,或者说俗一点的话,想不受经济压力在办几期后停刊,《PATHLIGHT》还得把提高发行量当做一项重要任务去完成,这就要求主办方不但要办好杂志,还要营销、推广好杂志,不然印出来的杂志搞来搞去还是中国读者在看,就失去了办英文版的意义。

        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个大工程,仅凭一本官方色彩明显的权威文学杂志出英文版是不够的。据报道,一本名为《天南》的文学杂志也在早些时候出版了英文版,出版管理部门应推广这个做法,鼓励更多出版社、文学杂志加入到该队伍中来,尤其要给类似《最小说》这样在国内市场获得成功的杂志,也出英文版与国外的青春文学碰撞一下。《最小说》拥有成熟的营销经验,成功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些。

        《人民文学》出英文版了,《十月》、《收获》还会远吗?就办刊资历、文学审美水平来看,《十月》、《收获》并不次于《人民文学》,国内几大老牌期刊如果都在英文出版方面有所动作,很容易形成合力效应,更好地让国外读者关注中国文学。

        北京市西城区 韩浩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