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梅谢里雅科夫翻译《千家诗》

    谷 羽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2月28日   18 版)
    梅谢里雅科夫

        一个音乐学院的大学生,毕业后当了音乐老师,后来改行进入外贸公司当翻译。由于喜欢诗歌,他自学多种外语,翻译英语、法语诗歌,而后把目光转向东方,自学汉语,二十多年翻译中国诗集《千家诗》(《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的简称,收录了368 人的作品,其中绝大部分为唐、宋诗人所作),译后出版多次遭遇挫折,但他百折不挠,最终在网络天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个有几分传奇色彩的人物就是俄罗斯当代诗歌翻译家鲍利斯·梅谢里雅科夫。

        梅谢里雅科夫1960年出生于莫斯科,上中学期间喜欢音乐和外语,后来考入格涅辛音乐学院,一边学习音乐,一边继续学习外语,除了英语,他自学法语和波兰语,接着学习德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痴迷于诗歌翻译,从英语翻译了莎士比亚、彭斯、布莱克的诗歌,从德语翻译了海涅抒情诗和巴赫的清唱剧,从法语翻译了波德莱尔的作品,积累了翻译诗歌的经验。后来他忽然对东方诗歌产生了兴趣,据他自己说,主要是方块字引起了他的强烈好奇心,原本打算自学日语,可是碰到了障碍,找不到合适的文学原著,而教科书的文字过于枯燥。这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他为翻译中国诗歌付出多年辛劳也无怨无悔.。

        莫斯科高尔基大街有家“友谊”书店,主要出售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图书。1984年底至1985年初,随着中苏关系的改善,这家书店开辟了中国图书专卖部,推出了一批书籍,介绍中国国情与文化,意在引发读者的兴趣。那批图书翻译成俄语的很少,绝大部分是汉语或译成英语、法语的书籍。那时候梅谢里雅科夫几乎天天去“友谊”书店,翻阅那些精美的图书画册,浏览图画一样的方块字,觉得十分奇妙。书架上摆放着汉语语法参考书、字典、词典、简易读物。每本书后面都有用铅笔翻译的书名和作者。梅谢里雅科夫虽然不认识汉字,但依据译出的书名挑选了几本中国古诗集,有英汉对照的,有英语注释的。他下决心自学汉语。中国图书特别便宜,这一点很有吸引力。梅谢里雅科夫是音乐学院的年轻教师,工资虽不高,但买喜欢的书倒不觉得是什么负担。

        有一次梅谢里雅科夫借助词典和英语注释,看一本中文简易读物,读到一篇古代故事,讲寺庙里一个和尚跟一位来访的官员交谈,官员临走时,念了两句唐诗。这诗行竟在他潜意识里留下了印象。1986年盛夏的一天,梅谢里雅科夫在别墅休息,翻阅一本汉语诗集,有两行诗忽然电光一样映入眼帘,词句熟悉,仿佛在那里见过,原来四行诗当中的两句,就是那官员离开寺庙时吟诵的诗。转瞬之间,他领悟了诗句的意思,头脑中紧接着闪现出相应的两行俄语诗。奇妙与惊喜使他产生了一种心愿——尝试翻译汉语诗。他找出了一本英汉对照的诗集,名字叫《千家诗》,从中挑选了词句简单的四行,借助查词典,逐词逐句翻译了初稿,然后在心里反复琢磨,终于让方块字组成的诗行变成了符合俄语韵律的诗歌。

        翻译谜语般的汉语诗,虽说有痛苦,受煎熬,梅谢里雅科夫却感到痴迷,几乎每天都抽时间译诗,一天不译,似乎就缺少了什么。有一天他想,既然翻译,索性把整本《千家诗》都译成俄语,岂不更好?何况,这本诗集里有大量注释,借助这些文字不仅能加深了解汉语诗的特点,还可以弄清楚许多历史典故、汉语诗遣词造句和音韵特征,翻译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梅谢里雅科夫逐渐弄清了汉语诗的章法与结构,《千家诗》里的作品,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每行五个字,用公式表示为2+3;七言诗每行七个字,句式为4+3,中间稍有停顿,而这个停顿总是出现在倒数第三个字前面,这是一条规律。梅谢里雅科夫用双音节抑扬格或扬抑格对应汉语一个音节(即一个汉字),一行诗分为前后两部分,中间停顿空出5个字母的位置。绝句译成四行,律诗译成八行。韵式多采用偶行押韵,偶尔也采用aabb式的相邻韵。

        作为音乐教师,梅谢里雅科夫有敏锐的乐感,非常重视诗歌的音乐性,令他遗憾的是难以再现汉语诗的音调。他知道汉字有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汉语古诗讲究平仄,而俄语只有重音与非重音的交替。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他想了个办法,就是尽力使用辅音同音和元音同音这样的手法,借以增加俄语译文的音乐性,力求诗句流畅动听,读起来朗朗上口,让读者听得入耳,容易记在心里。     

        他一首接一首地翻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习惯,在家里先逐字逐句译出几行初稿,默默记在心里,走路或乘车上班的时候,反复推敲琢磨,找出符合俄语韵律的词语或相应的诗句。因此在别墅区花园里散步,坐公共汽车,乘地铁,总之处在运动状态的时间,反倒成了他翻译诗歌最容易取得良好效果的时机。

        经过了两年七百多天坚持不懈的努力,梅谢里雅科夫居然把《千家诗》(节选本)的诗作都译成了俄语。接下来该怎么办呢?他把自己的译诗拿给家里的亲人或知心朋友看,他们都很喜欢。不过,翻译家渴望听到权威人士的指点与评价,于是他想到了科学院东方研究所的汉学家。十分幸运,经人介绍他认识了著名诗歌翻译家车尔卡斯基,汉语名叫车连义,翻译过《曹植诗选》、《艾青诗选》和《蜀道难——中国50年代至80年代诗选》。虽然汉学家工作繁忙,还是答应看看这位音乐教师的译稿。梅谢里雅科夫用打字机打出了一份清样,恭恭敬敬送到了汉学家面前。过了一段日子,他应约跟汉学家见面。车尔卡斯基对大部分译诗给予肯定和好评,指出了一些问题,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这让梅谢里雅科夫喜出望外,深受鼓舞。拿回稿子以后,他又再次加工,有些诗篇干脆重新翻译。

        有一次,车尔卡斯基告诉他,东方研究所编译了一套《中国经典文学丛书》,计划组织稿件出版一本《宋代诗选》。汉学家征求他的意见,愿不愿意把他的一部分译诗编进这部诗集当中。意外的惊喜,真是求之不得,哪能不答应呢?梅谢里雅科夫幸运地参加了《宋代诗选》的翻译,承担了部分任务,更让他高兴的是又认识了两位诗歌翻译家,雅罗斯拉夫采夫和戈鲁别夫,前者翻译过唐诗宋词,还参与翻译了曾朴的长篇小说《孽海花》;后者则译过欧阳修、苏轼、陆游的作品。《宋代诗选》预定由国家文学艺术出版社出版,负责编辑和撰写序言的是著名汉学家、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谢列布里雅科夫教授。遗憾的是,当时的苏联进入经济改革阶段,财政陷入危机,卢布急剧贬值。书籍出版陷入困境,出版选题大量压缩。雅罗斯拉夫采夫就在文学艺术出版社担任编辑,看到《宋代诗选》出版无望,他建议梅谢里雅科夫从《千家诗》当中选择部分译作寄给《外国文学》杂志,因为此前杂志刊载过中国古代诗选的部分作品。这家杂志的编辑跟梅谢里雅科夫联系,拿走了俄译本《千家诗》打印稿,还借走了英汉对照的《千家诗》用来核对原作。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不久之后,杂志停刊,编辑失业,不知去向,打印稿丢失,最遗憾的是《千家诗》原作再也找不回来了。

        1990年,梅谢里雅科夫学会了使用计算机,于是他打定主意,把过去翻译的《千家诗》全部输入电脑。他给每首诗都增加了注释,对作者、涉及的文化历史典故,尽力给予解释, 然后打印了两册留做自己用。从1986年算起,经过了几年努力,遭遇多次挫折,《千家诗》俄译本终于以这种方式诞生了!

        1995年,梅谢里雅科夫创建了自己的网站,利用因特网让更多读者了解《千家诗》。网站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他对译作反复修改、把中文原作也放在网上,加上汉语拼音,汉俄对照,为喜爱汉语和中国诗歌的俄罗斯读者提供了方便。多年来出版翻译诗集的梦想,终于在网络上得到了实现。

        1998年年初,梅谢里雅科夫在一个专门介绍汉语和中国文化、名为“美妙中国”(China the Beautiful)的网站上,竟然发现了完整的中文版《千家诗》,这让他万分惊喜,格外激动。几年前丢失英汉对照《千家诗》的遗憾不仅得到了弥补,而且发现了新的作品,这时他才知道《千家诗》共收录了368位诗人的1281 首诗。梅谢里雅科夫继续翻译《千家诗》又有了新的依据、新的动力,至今他还不断把新的译作展示在他的网页上。

        如果你懂俄语,打开Яндекс网,点击《千家诗》(Стихи тысячи поэтов),就能找到梅谢里雅科夫花费了多年心血的译作。他为中国与俄罗斯文化交流默默奉献,而他得到的是审美的愉悦、兴趣的满足,还有心灵的快慰以及精神的升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