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分裂与统一”

    郭盛民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2月14日   15 版)

        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如果不能对以往的兴衰荣辱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总结,往往缺乏对未来的忧患意识,并陷入对现实的困惑之中;一个偏重于自组织化和工具化的社会,往往滋生肆行强权和扩张政策的国家主义,走向社会发展的歧途。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正一步步走出困惑,探索并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发展之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民族的中兴、国家的统一、主权的完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的联系起来。

        回望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每当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就会出现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国弱民贫的局面,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调整和文化重构的历史阶段。而国家的统一一经巩固,必然会迎来一个中兴时期。

        春秋五霸之争,战国七雄之乱,彻底瓦解了周王朝以部落联盟为基础的国家体制。思想解放、政治变革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各个王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融合日益密切,为建立统一的国家创造了历史条件。秦王嬴政历史性地完成了中国统一的大业,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治和文化政策,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虽然秦王朝仅仅维持了短短的15年,便被汉王朝所取代,但汉承秦制,秦王朝为汉王朝提供了基本的政权雏形和完备的制度框架,从而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汉王朝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延续了数百年的统治。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再次陷入分裂状态,在社会的动荡混乱中,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又开始了一次新的整合,人口迁徙,民族融合,三教合流,最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建铺平了道路。隋文帝完成统一后,与秦王朝一样,为继之而起的政权清除了障碍后旋即灭亡。中国历史自唐朝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发展的成熟时期。中华文明史上,两大统一帝国都拥有了各自的辉煌时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汉唐盛世”。特别是汉代的“文景之治”和唐代的“贞观之治”,在史家的笔下熠熠生辉。值得注意的是,“汉唐盛世”恰恰分别是以继承结束数百年分裂状态的秦王朝和隋王朝的政治遗产为基础的。由统一到分裂、又由分裂到统一,中华文明就在这样的历史交替进程中逐步向前发展着,这是耐人寻味的。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此时的中国,由于自鸦片战争以来备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压,已经难以独立地进行社会整合并完成国家统一了。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中国社会很快便陷入军阀混战、地方割据的分裂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改革开放的中国,更以崭新的姿态融入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香港的回归,澳门的回归,彻底清除了殖民主义的残余,中国统一的历史将会在多元开放的社会发展趋势中重新书写。

        在东方这片广袤辽阔的区域内,中原文化对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是先进文明的传播和辐射;当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之时,则是中原先进文化对后进文化的包容与同化。从历史上看,古代社会往往是野蛮部落或游牧民族发动军事侵略以扩张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近现代社会正相反,往往是文明国家(或者说发达国家)对相对落后的民族与国家实施强权,籍以维护其市场利益和政治理念。

        历史证明,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拥有共同的祖先。中国“有服章之美,故称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华夏”应该是对古代诸多民族及其属国的共同称谓。

        就占国家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民族而言,首先它是一个非宗教民族,因此基本上不存在最容易引发敌视和冲突的宗教矛盾。相对淡漠的宗教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宽厚精神,使之能够容纳和接受不同宗教的传入和发展,并且与所有的宗教民族和睦相处。其次,汉民族自身饱经磨难和压抑,对安宁祥和的生活有着深切的渴望。强盛之时,虽有夜郎自大之嫌,但却崇尚“恩被四海”;衰弱之日,虽有过于谦顺隐忍之举,却崇尚自强有为。完全可以说,汉民族从来不搞大民族主义,也反对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所以,我们必须全力倡导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共荣共辱的团结精神。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和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世界局势处于动荡不安而又紧张对立的冷战状态。中国采取了近抗苏联,远反美国,广交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建设和发展,并成功取代台湾加入联合国,成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家统一的条件尚不成熟的历史背景下,迈出这一步对于年轻的人民共和国说,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从法理上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同,而是从根本上有效地确立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中国既非民族国家,也不是宗教国家,正如本文所述及的,中国是全体中国人的中国,无论民族人数多少,无论信仰什么宗教,他们拥有着共同开疆拓土,共同生存发展,共同团结御敌,相互融合交流,相互尊重支持的久远历史,所以,中国是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祖国,是这个多民族大家庭的共同家园。这种历史认同和民族认同是国家统一的基本要素。同时,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已经呈现出的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和军事现代化,则奠定了国家统一的现实基础。

        有人预测,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如果西方人这样认为,那么正符合西方文化的特征,即便不是在进行蛊惑和麻痹人心的假设,也是在激励自身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实施其超前战略和措施。如果中国人也这样认为(而不是理性的面对现实,发奋图强,积极进取),那不过是一种美好感情和善良愿望的自我张扬。

        有人曾以中国大陆GDP八年翻一番,外贸总额五年翻一番,外商投资额三年翻一番为佐证,做出了鼓舞人心的判断。对此,姑且抛开综合国力这一问题的根本所在,仅就上述三项指标而言,这几乎是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经济腾飞过程中大同小异的现象,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固有矛盾和伴生问题对社会的全面冲击,并引发新的整合,其中,尤以制度创新和法规建设为关键环节。同时,还必须看到,城市与乡村的巨大差异,沿海与内陆发展的严重失衡,经济增长方式的亟待转变和公共管理服务的亟待完善,从根本上讲就是社会整体性和结构性不发达的结果。

        然而,上述观点丝毫不影响如下认识,即21世纪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会大大缩小,中国将逐步具备统一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毫无疑问,统一的时机,统一的方式对两岸人民均为有利才是最佳选择。在当前的形势下,既要对台独势力保持必要的威慑和压力,使形形色色的台独分子无机可寻、难逞其强,更要采取一切措施,争取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充分认同“一个中国”和“中华民族”的理念,充分理解国家统一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总之,中国的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而统一的中国必将迎来一个社会全面发展的盛世。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