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鲁大智)11月中旬,由北京市文联研究部与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鲁迅精神与当代文化建设”研讨会暨北京第4届“百人工程”文艺评论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南京大学举行,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艺理论的资深研究专家王得后、王富仁、孙郁,南京大学新文学研究中心董健、丁帆、王彬彬等学者参加了会议。
鲁迅精神在当代文化建设中有何意义?与会学者认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不断开创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相当长的一个发展时期,中国文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是培育公民素质,在全体公民中确立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科学意识、道德意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而这一点,与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十分契合。
与会学者强调,“立人”是鲁迅思想的核心。鲁迅提出“立人”思想的时代是一个除旧布新的时代:古老文明奄奄一息,旧中国风雨飘摇。今天,国家初步实现了富强和民主,已向现代化迈进,重温鲁迅的“立人思想”,就是要使大家认识到,要成为一个有人格、有个性的人,绝不能痴迷于物质。这对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尽快提高全民族素质有重要意义。“立人”思想是鲁迅投身文学事业的最初动因,鲁迅始终强调和实践着文艺对人的思想和精神的深刻作用。在他看来,文艺绝不能俯就,否则,“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媚悦大众。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由此,与会者认为,鲁迅用文艺来“立人”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活力,探讨鲁迅精神与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正是基于用文艺对人的心灵的维护、建设美好精神家园的巨大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