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2月07日 星期三

    孟子的战争观

    荆培运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2月07日   15 版)

        在先秦诸子中,孟子不以兵家名世,除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那段名言,较少谈论军事,甚至表现出对战争的厌恶,认为那是“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的行径。但是,作为一个思想家,孟子无法回避现实的战争问题,系列言谈,显示出他对战争本质的深刻把握,他那表面上迂阔实际上一针见血的战争观,远远超越了包括孙子在内的所有先秦兵家。

        首先,孟子对战争本质有深刻的认识。战争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但在孟子前后,没有一个军事家明白无误地揭示这一点。孙子对军事规律的把握,超过其他军事家,但对战争的本质,却没有深刻的认识,所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具有浓厚的单纯军事色彩。从这种观点出发,孙子认定“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以利动”。与孙子不同,司马穰苴初步意识到战争的本质属性:“古者以仁为本”、“大善用本,其次用末”;相对于孙子“道天地将法”的兵家“五事”,司马穰苴的兵家“五虑”即“顺天、阜财、怿众、利地、右兵”,单纯军事观点的色彩已淡化了许多。吴起又进一步,指出“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则阵已定矣;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则守已固矣。”尉缭子更进一步,两次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认为“富治者,民不发轫,甲不外暴,而威制天下,故曰兵胜于朝廷”;“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然而无论是司马还是吴起尉缭,都没有戳破那层“纸”。孟子则不然,他直截了当地指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蓐,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将“政”与“兵”直接紧密联系起来,孟子实际上已经点明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一切战争都可以看作政治行为”这样一个命题。这比克劳塞维茨早了2000多年。

        其次,孟子将战争与经济制度联系起来。孟子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那么“仁政”该怎样推行呢?对此孟子同样清醒,他指出:“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定,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具体地说,就是实行十税其一、每年“使民不过三日”的井田制,使民众有一点维持生计的“恒产”;要“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关讥而不征”,“耕者助而不税”,“廛无夫里之布”,孟子认为,“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将战争与地租与工商税务一同考量,非管仲商鞅诸人所能及。显然,孟子的思路十分清晰:战争是政治的体现,政治的根本在于土地等经济制度;战力的生成,原在于土地分配和工商管理当中,不是临阵磨刀。这种根本性的把握,兵家不曾有过。

        再次,孟子指出了战争伟力所在——民众。孟子指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孙子说过,“令民与上同意”是战争获胜的条件;吴起说过,用兵要“先教百姓而亲万民”。但在孙吴看来,民众只是可以利用的工具,亲近他们的目的是驱使他们;但孟子并非如此,他指出,战争的目的不是开疆拓土,威服诸侯,而是吊民伐罪,所谓“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如果战争不能使民众“避水火”,而是“水益深、火益热”,就没有任何意义。至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更是“罪不容于死”。

        然而,孟子的上述观点,长期一来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是孟子迂阔,还是世人浅陋?历史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孙子作为吴王阖闾的主将,曾经创造辉煌的战绩,“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然而当吴军强盛之际,楚国大臣子西却尖锐地指出吴国“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结果吴国屡战屡胜,终亡其国。这是单纯军事观点贻害国家最生动的例证。司马穰苴、孙膑、吴起俱善用兵,然而齐魏楚并未因此避免灭亡的下场。商鞅从土地制度改革入手,推行“农战”,秦国用之,终灭六国;统一之后,却因“仁义不施”,果真如孟子所言“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倏忽而亡。商鞅之法,较孟子鼓吹的“仁政”,刻薄得多,推而行之,犹收显效,何况孟子“仁政”!诚如孟子所言“仁之胜不仁,犹水之胜火也,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汉朝部分施行孟子希冀的“仁政”,前后竟维持了400多年。纵览古今中外用兵之效,知孟子非迂,乃世人之陋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