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2月07日 星期三

    在中国是否适用?怎样才能行之有效?

    图书漂流:我们仍在探索上路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2月07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  舒晋瑜)11月28日,家住安贞桥的李女士从微博上获知图书漂流的活动消息,匆匆赶到地铁4号线国家图书馆站,发现参加“同享阅读快乐”的活动已经排成了长龙。由国家图书馆文津读书沙龙与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同享阅读快乐”,以图书漂流为主题,倡导读者和乘客共同享受阅读快乐。十几分钟后,李女士交出自己带的《捕捉儿童敏感期》,拿到了一本盖着“同享 阅读 快乐”印章的《游戏中的科学》。她说,早就知道图书漂流的活动,觉得新鲜有趣,这是第一次参加,很想体验一下图书漂流,和大家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活动现场,国家图书馆在站台展览区设置的两台电子触屏前,挤满了观众,原来从这里可以看到“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及国家图书馆馆藏古籍、年画、报刊等电子资源。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金龙说,早上8点就有读者在此排队等候,有200多名读者参加图书漂流,投放于漂流活动的300多本图书不到一小时内散发完毕。

        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的图书漂流活动,近年来在国内日趋盛行,但是因为只有“漂”出,不见回“流”,似乎远未达到预期目的。据悉,图书回漂率很低,高的也只有20-25%,有的无一本“漂”回。宁夏银川曾在世界读书日上启动图书漂流活动,首批启动的5个图书漂流站中,4个宣告撤销,因为有6000册图书有借无还。图书漂流这一阅读方式在中国是否适用?怎样才能真正行之有效?

        曾任广西师大出版社贝贝特市场部营销经理的周青丰,早在2005年就策划了图书漂流活动。他们将新推出的陈丹青的《退步集》等十几万码洋的新书,封面贴上图书漂流的小LOGO,封底用不干胶贴着漂流书的概念,告诉读者看完后可以把书放在公园或地铁板凳,故意遗失,让更多的读者阅读。书的首页和末页都盖着广西师大出版社及“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为主题的印章。这些彻头彻尾的漂流书由北京发起,在全国11个城市同日同漂。周青丰说,所有漂流图书除了书脊,切口三面都涂成绿色,希望代表生命的色彩使这批图书长久漂流下去。

        “国民阅读率下降,我们希望通过图书漂流活动带动阅读,让大家回到书香社会。”周青丰说,考虑到循环的问题,他们同时在贝贝特网站设置论坛开辟留言,方便跟踪图书漂流情况。但是如何回收图书实现“再漂流”确实很难操作,经过反复论证,他们最后决定“由心漂流”,不去拷问任何人的道德问题,希望拿到书的读者自觉二次漂,实现真正精神上的穿越。一时之间,“图书漂流”成为热门话题,不但推广了图书漂流的概念,而且极大提升了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品牌。第二年各地的图书漂流活动便如雨后春笋般活跃起来。

        “全部公开化的漂流不是特别理想,书到最后漂没了。”吉林省图书馆曾于2009年尝试将期刊投入图书漂流活动,希望读者享受方便快捷的阅读服务,但该馆副馆长张勇说,活动效果很不理想。此后,他们陆续举办过十多次图书漂流活动,积累了一些经验。他们根据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把社会热点、文学、历史、社科、大众医疗等图书投放到社区,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图书馆配合,定期把图书向下一个社区投放。这样图书漂流范围小,方便监管。张勇说,现在图书漂流活动已纳入到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大约有5000册图书用于漂流,使读者享受到“阅读就在身边”的快乐。

        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主任汤更生表示,以图书漂流形式获取图书资源并不是读者阅读的主要渠道。网络阅读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没有收藏空间或购买能力不足的读者的阅读愿望,当前的图书漂流活动只是阶段性的,某种程度上是倡导阅读的一种风景或点缀,主办单位不花太多时间和精力追究回收率。若想长期持续地达到有效的图书漂流,还需要通过书友会或其它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漂流平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