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霄)记者在最近结束的第5届“中国散文年会”上获悉,梁晓声的《兄长》、陈奕纯的《时间的同一个源头》、王宗仁的《背心》、刘庆邦的《大姐的婚事》、阿成《北大荒纪》、刘德寿的《瞎子叔的茅山歌》6篇散文获得2011年度散文一等奖;贾凤山凭借200多万字的《贾凤山散文随笔文集》夺得专家和网络读者的两项高票,荣获“年度精锐奖”;王惠明获得“年度军旅散文奖”;阎丰乐和张远帆获得“年度老作家奖”;李秀文、郝明森、李怀勇等150多名散文作家分别获得年度“百篇散文奖”、“最佳散文奖”以及二、三等奖。
据了解,评奖活动主办方此次采取网络投票和专家评选的方式,历时3个月,共征得读者推荐12000多篇,网络投票300多万票,人气点击率1000多万次。
谈到今年散文创作与往年的区别时,《海外文摘》增刊(文学版)执行主编、《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社执行主编蒋建伟在《2011年度中国散文工作报告》中指出,2011年的中国散文,整体表现出题材、地域多元化发展趋势,特别是不少作家在各自散文里的“家国情怀”非常引人关注。针对新时期的中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作家们通过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出“贴近时代、关注民生”的主旋律创作意识,比如梁晓声关注精神病人家庭的亲情散文《兄长》、陈奕纯回顾自己创作人民大会堂澳门厅主画《盛世之歌》的散文《时间的同一个源头》、王宗仁心系西藏高原上一个藏族小女孩和她全家在雪灾前后的散文《背心》等。
作家阿成表示,当前的散文创作虽然呈现出大繁荣大发展的景象,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无论写城市还是农村题材,仅靠回忆写作就显得苍白无力;作家有了一些名气之后很少听进批评的声音,创作停留在低层次的自豪当中。”阿成说,有时候他看名家、大家的作品,会感觉有些名不符实,这篇和那篇差不多。他质疑说,作家不深入底层,缺乏和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朴素情感,怎么能写出好作品呢?优秀的散文之所以感动人,是因为其健康、有功力,追求表达真情,用质朴的语言渗透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