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本版推荐

    文化产业人才开发的新声

    ——评《创意领导力——创意经理人胜任力研究》

    冯 巍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1月23日   19 版)

        当世界经济发展已经转向了对文化资源的依赖,当政府制定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观决策,我们也就不能再无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之间的界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产业式拓展不可避免。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文化资源丰厚的国家,如何开发创意成为推动文化产业的关键。其中,创意管理人才即创意经理人的选拔、培训、考评,更是重中之重。新近出版的《创意领导力——创意经理人胜任力研究》(向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一书,在艺术、文化、产业之间搭建了一座“人”的桥梁。在对文化产业“创意经理人”的素质建构及其“创意领导力”的解析中,理论创意的暗香也在氤氲浮动。

        著者在序言部分就以强大的理论自觉提出,创意经理人即文化产业领域的经理人是指那些“能够对文化产业价值链进行统筹、规划和运作,拥有综合知识、多样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的既懂文化又懂经济管理的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他们是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落实国家文化创意战略的主力军。面对中国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严重滞后,以及现有创意经理人文化创意能力和产业经营能力的严重脱节,这一类文化产业人才要壮大队伍和提升实力,亟需结合实践的系统理论研究给予强大的支撑。

        该书设计的八章内容,逻辑紧密地呈现了把胜任力要素研究导入文化产业、建构创意经理人“胜任力双素质五维度叠合模型”的过程。著者明确地将自己的研究定位于企业层面的微观研究,延续了一直以来对于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考,首先细密梳理了经理人、文化企业、创意、创意经理人、文化产业和胜任力等相关的范畴史,并由此作出了自己严格的理论界定,为文化产业创意经理人胜任力的建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后,逐层推进提出了胜任力的双素质,即基础管理胜任力和创意专业胜任力,以及胜任力的五维度,即品德素质、经营管理、创意特质、社会影响力和成就欲望。在76项胜任力素质内容的提取分析,以及由此简化为27项胜任力模型结构因素的阐述进程中,鲜明地呈现了四个方面的转向,即研究对象从创意人才转向创意管理人才,研究角度从岗位分析转向素质分析,研究方法从文献梳理转向量化实证,研究目标从理论探索转向应用开发。第一章“创意经理人的角色与作用”和第八章“总结与展望”首尾呼应,就是以点睛之笔指明了全书的这一脉络与走向。

        著者强调创意经理人作为创意管理人才和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胜任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文化企业的发展前途。一个创意要获得真正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创意本身的品质,还取决于创意的有效实现。这种实现的力量,源于创意管理人才的统筹规划与执行。创意管理人才是带动一系列创意成功的关键环节。一旦学术研究的对象从创意人才转向创意管理人才,文化产业理论、人力资源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跨学科视野就得以展开,并且开拓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该书建构的创意经理人胜任力模型,不仅仅是作为管理工具的开发,更重要的是通过结合文化产业对创意经理人的基本要求和目标要求,从学理的意义上阐明这一类人才开发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巨大的潜在价值。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往往通过岗位分析的方式,确定经理人所应具备的任职要求,以此作为选拔、培训、考评的基础。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岗位分析已经很难满足人才开发看重能力建设的新观念,以及在这一观念指导下的人才评价新标准的要求。素质分析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日益凸显。

        在第三章素质内容提取研究获得了76项要素的基础上,通过第五章创意经理人胜任力模型与自然人、文化企业非管理人员、一般创意经理人的素质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文化产业的特有环境中,创意经理人素质特征和胜任力结构在变化中的稳定。除了20项基础胜任力素质,著者还筛选出了7项专业胜任力素质,即文化行业经验、创意价值鉴别力、审美辨别力、创意控制力、文化界人脉资源、文化营销力、政策运用力。这7项素质的提出,同样运用了一系列量化实证的研究方法,为其人才区隔价值提供案例和数据保障。第七章应用建议的提出,也就水到渠成了。面对理论建模之后的现实挑战,著者提出建立相应的企业管理模式、国家职业标准和资格认证体系,更重要的是还提出创建青少年创意活动社会化实践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成立创意领导力学院和设置创意管理硕士教育专业。如果说前两者是在现实中更易于立竿见影的举措,那么,后两者的影响将更加广泛和深远。

        该书虽然没有直接辨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现实关系,但始终严格地将自身的研究限定于经营性文化产业这一翼的范围之内,并且其对政府相关公共服务平台的期许,蕴涵了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深切观照。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倍受关注的语词,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再到传媒主义者和文化经济学派,经历了由批判到褒扬的处境转换。在中国文化创意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中,又经历了合法性研究、合理性研究的不同阶段。这之后就进入到“中国如何发展文化产业”的合理性问题探讨阶段。置身于21世纪新十年之后的今天,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中性表述,其在中国发展所面临的人才瓶颈,最突出地触发了学界的反思。该书正是在这样的学术历史语境下,为刚刚起步的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素质研究增添了一抹亮色。

        除了上述主体部分,该书最后5篇附录的价值也不可小觑,尤其是附录三“创意经理人素质内容释义”呈现了著者运思的精华所在。76项素质内容被逐一详细加以理论界定,在行为描述方面划分出不同的素质水平等级。无论对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还是创意管理的人员来说,都具有能够落到细微处的实践价值,非常适宜对照具体的人和事作出评判和提升素质。实际上,这正是该书凭借四个方面的转向所力求达到的境界——理论“踏破铁鞋”,实践“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我们期待着文化产业创意经理人“胜任力双素质五维度叠合模型”在学界和企业界播枝散叶、开花结果,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开发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创意管理人才,既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繁荣,又能够大力促进“创意无限”的社会氛围的营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