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出版史不该遗忘孙毓修

    吴 格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1月16日   12 版)
    《孙毓修评传》,柳和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78.00元

        无锡孙毓修先生(1871-1923)生于清季,长于江南,早岁肄业南菁书院,接受传统学术训练,谙熟古代文化典籍。科举既废,顺应潮流,关注新学,兼习外语,谋生南北,练达时务。自1907年入商务印书馆服务,获追随海盐张元济先生几二十年,际会时势,大展其才。在馆期间,曾编辑儿童文学读物如《童话》、《少年杂志》、《少年丛书》等,又翻译欧美文学专著,介绍国外历史地理,尝试白话写作,多开风气之先。又辑印《痛史》、《涵芬楼秘笈》、《四部丛刊》等丛书,于商务早期图书出版多所贡献。编纂之余,不废著述,所撰《中国雕板源流考》、《中国文学史论》、《四部丛刊书录》、《书目考》等,均具开创意义,至今沾溉来学。所惜志业未竟,积劳成疾,年仅中寿,遽而谢世。其生平著述,亦渐湮没无闻。柳和城先生有感于此,历时多载,数易其稿,撰为《孙毓修评传》。承蒙不鄙,以成稿见示,并督以弁言。柳先生治学严谨,勤于著述,近岁于出版印刷史研究领域颇多建树。今有幸先睹力作,于孙氏学行及商务出版史多增了解,深感获益匪浅,而《评传》阐幽发微、钩稽贯穿之功,尤令人感佩。

        二十世纪前半期,商务出版古籍丛书数十种,其所用方法或排印、或影印,所收图书或稀见、或常用,兼顾文献保护与传播,有功民族文化传承甚巨。其中《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尤其倾注张菊老精神心血,成爲近世古籍整理出版之典范。诸编之中,又以《四部丛刊初编》成书最早(1919-1922初印,1926重印)、影响最大。孙氏服务商务期间,受命管理编译所附属涵芬楼藏书,直接参与《四部丛刊》编纂,为张菊老得力助手,故“初编”入选各书之书录,均出其手笔。孙氏倘非1923年逝世,应于商务出版事业有更大作为。

        《四部丛刊初编》“采用底本,涵芬楼所藏外,尤承海内外同志之助,得宋本三十九,金本二,元本十八,影宋写本十六,影元写本五,校本十八,明活字本八,高丽旧刻本四,释、道藏本二,余皆出明清精刻”。为精益求精,重印时又不惜更换底本多种。民国初公共图书馆尚在发展时期,古籍善本多分藏南北私人藏书楼,为征集影印底本,需广泛利用公私藏书资源。具体编纂中书目调查、版本比勘、卷叶补配、书录撰写及往来函商等,均由孙氏司其职,足见张菊老倚重之深。孙氏亦藉此与并世学者、藏书家多所往还,徧识名椠佳钞,广增见闻。潘景郑跋孙毓修手校《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云“眉上朱墨烂然,拾遗补阙,不下百数十事,盖涵芬楼影印《四部丛刊》时,孙氏实与其事,故所见善本尤广,其所增补,审皆出之耳目所覩,信而有征,洵足为版本之金镜,其津逮后人,实非浅尠”。(《著砚楼题跋》)现存之当事人书札、日记等史料中,于张、孙合作征集底本之原委,多所涉及。相关文献中可资参考之线索亦夥,如笔者曾见铁琴铜剑楼主人瞿啓甲、嘉业堂主人刘承幹致孙氏手札多件,所述多为商借《丛刊》底本及介绍售书事宜。

        孙氏于目录版本之学造诣精深,不仅撰有《四部丛刊书录》及《中国雕板源流考》等,更以所撰《书目考》稿本,见其苦心孤诣,堂庑恢宏。《评传》第八章中专门介绍该书稿本,尤足引人关注。《书目考》盖仿朱彜尊《经义考》体例,汇辑历代书目类著述序跋等文字,分门别类,搜讨綦详,胡道静先生称其为搜罗宏富之“书目资料长编”。据孙氏1915年所撰《书目考序》,该稿已“得书六百余种,计卷三千有奇,离为十卷”,惜以早逝,未及完成,稿本十册,今藏上海图书馆。《书目考》以外,孙氏又有志辑录历代学人藏书题跋,积稿累累,未及蒇事。孙氏身后遗书散出,手稿亦随之易主。当代藏书家潘景郑、黄裳诸先生,均曾记录所经眼孙氏小绿天藏书及遗稿。当今古籍整理方兴未艾,书目文献亦迭见成果,孙氏遗著若得有心人赓续完编,实所企盼。

        《评传》记述孙氏学行,用力甚专,史料收集,不遗余力,学风极为笃实。著者为辑集孙氏专著及序跋等文字,已遍检商务早期出版物,爬梳所及,至于图书广告、出版订单,铢积寸累,细大不捐。又于各书内容体例,穷源尽委,有深入探讨。读者由《评传》而知孙氏之生平著述,进而知其辅佐张菊老从事文献整理之贡献,再进而知商务印书馆出版事业之成就,乃因当时人物萃一时之选,学问集中西之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辈学人之志业,因《评传》而得彰显,能不爲之赞叹。丁亥新正后学吴格谨识于复旦图书馆。

        (本文为《孙毓修评传》序言,本报发表时略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