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一部中国当代出版学研究的力作

    ——读刘伯根《出版集团战略投资论》

    孙延凤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0月19日   08 版)

        今天,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随着现代出版的商业化运作的开展,出版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粗制滥造的读物泛滥成灾,书籍的神圣似乎正在被庸俗的文笔和简单的思维慢慢地消解,国人一向秉持的有关读书、著书和出书的理想主义情怀似乎也被渐渐地蚕食了。由此,笃信传统的人们产生一个理解的误区:在出版的圣域,似乎不应更多地与经济问题发生牵连,否则,商业化就要取代真正的文化,而作为人类智慧的载体和人类进步的阶梯,真正优秀的书籍就很难再产生了。这种忧思无疑来自对文化的关切,是很正常的现象。事实上,在现代的经济格局和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当中,出版事业与经济运作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决策和实践,这些问题也确实是我国当代的出版学研究的尖端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刘伯根先生的新著《出版集团战略投资论》(新星出版社2011年7月版,以下简称为“《投资论》”)不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作为我国当代的一部出版学研究力作,《投资论》的内容诚然是相当厚重的,作者的学术视野和文化视域也是极其开阔的。对于古今中外的出版史,作者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在此基础上切入自己的论题,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如第一章《绪论》即长达57页的篇幅,作者首先论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随后确定了研究对象及范围,重点解释了什么是企业集团和什么是出版集团,探讨战略投资与战略投资者的关系,从而为全书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章的显著特点是拥有大量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仅仅是数理统计表格就有九种之多,从《中国古代图书数量简表》到《中国企业集团发展轨迹》,一一具列出来,而第二章也有统计表格七种之多,令人无可置疑,这一切无不显示着作者扎实的学风和以理服人的气度。对于我国当代的出版史以及出版现状,作者进行了清晰、准确和科学的描述。本书的第二章《中国出版产业的基本格局》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作者考察了当代中国出版业的历史变迁,而关于出版管理机构及其职能转变和出版法制体系及特殊制度的描述是其重点所在;其次是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现状的考察,主要涉及了从出版事业到出版企业、当前出版产业的市场竞争者和当前出版物生产状况等三方面问题;最后作者深入考察了出版产业面临的问题, 指出了“转型期阵痛明显的症候”以及产业环境的法制建设亟待完善、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和传播手段亟待创新的具体对策。《投资论》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在于出版学术、出版行政与出版经济三大领域的完美融合。出版学术,就是有关出版学的研究,这渗透着作者的出版经验乃至编辑经验等等;出版行政,就是有关出版管理的行政经验,作为出版界的领导,作者在这方面无疑具有优势;出版经济,就是关于有关出版的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多年的学术积累和文化积淀,也使作者对此洞若观火,俯察幽微。作为一位资深的出版家,尤其是作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使他能够立足于出版集团的全局来考虑相关的战略投资问题,这使他提出的观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他提供的数据资料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书的后四章《出版集团的角色定位及其演变》、《出版集团战略投资的准备工作及投资方向》、《出版集团战略投资的基本模式》和《出版集团战略投资管理》也构成了全书的核心,而第五章的六节又是重中之重,分别探讨、论述了基于项目、基于自然人、基于法人实体和基于资本运营的战略投资模式以及股票上市和债券发行等重要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很高的学术含量和专业含量。

        从1980年代到现在,我国的出版事业悄然转型。《投资论》在回溯这段辉煌的历史并瞻望未来之时,也透露了浓浓的反思精神。反思就是对现实的最好介入。历史赋予我们每个出版人以特殊的使命,我们既要在现代经济的大潮中飞帆逐浪,也要在文化的瀚海中一往无前,真正的现代出版家都是海明威笔下的桑地亚哥式的渔夫:人生的追求永无止境,出版人的追求也永无止境,只要敢于担当,只要敢于迎接挑战,只要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我们就是真正的胜利者!这正是《投资论》一书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