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从事着传承乃至创造中华文化的专业,应该比普通人具备更好的修养。无论是编书、编刊、编报或文娱圈的节目制作,都要具有虔诚敬业、苦学博览、谦虚谨慎的品德。即人人皆知的韬奋精神。当年,韬奋先生倡导的为广大读者呕心沥血,提供“引人向上的精神食粮”,“回信要像写情书一样”真诚,正是我们当代的编辑群体应该继承的伟大品格。
作为编辑,一是品德修养,二是业务修养,都极为重要。首先,在写稿、编稿的过程中,一定要出以公心,对质量精益求精,不为任何利益、人情所左右。同时,对各类稿件的内容和表述方式,要有较高的品评、修正功力。对文学创作及书画、摄影、雕塑、平面设计、民间艺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作品,要善于鉴赏、评析,从而引导读者提高审美水平。
编辑这个专业,社会责任是很重的,编书稿,你要有较好的专业基础,活跃的形象思维及严谨的逻辑思维,具有掌控选题、预测市场的非凡能力。编刊物,你要经常组到既有思想魅力又具时尚风采的好稿,版心设计及插图、摄影等创意,既要优雅美观,又不宜繁复奢华。编报纸,要密切关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社会热点,主撰或约来的各类稿件,既要有短平快的样式,又要有深度报道的长文,而且各版要活泼多变五味杂陈……这类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在如林的刊海中,除了不少内容生动、版面高雅、印装精美的以外,确有一些内容呆板,差错不断、设计粗劣的次品。近日,读到一本《中国书画界》,其中多篇文章多处出现错字,有一篇仅几百字,却有七八个错字!而且多幅书画作品在电脑排版中挤瘦压扁,还有的任意倒置,令人不知所云。
在平面设计中,大量杂志还是年复一年的老面孔。不少封面,四平八稳地放幅摄影或绘画,压上刊名,就以为是设计了,殊不知,设计是讲求创意的。任何图案与不同字体的组合,都应有与众不同的美的内涵。比如曾有一期《人民文学》,封面放置了一幅铸钟的图案,立即使人想到黄钟大吕,联想到文学那振聋发聩的魅力;而第二期改换成菜篮子图案,格调不同了,就明显地给人以平庸的感觉。
版面设计,也有不少还停留在呆板单调的程式中:文学杂志和不少理论刊物,文字一排到底,大多无生动插图;标题也大多是北大方正的美术字,基本无富有书卷气的活泼的书法;过去,中青出版社的《哲学读本》,配上富有哲理的漫画插图大受欢迎,现在为什么不能延续这种好的形式呢?
30年来,我们目睹了多家老报刊的倒闭和新报刊的诞生。一一细说,因素很多,但确有编辑方针的失误带来的厄运。对于报刊,读者是其生存的土壤,作者是其成长的园丁。无论什么时候,一切为了作者和读者服务这根本宗旨不能改变。现在,一些媒体和出版社,傲慢欺客的现象比比皆是:不与作者协商,随意删改文稿;作品发表后,迟迟不寄样书、样报、样刊与稿酬;年复一年,从不主动征求作者、读者的建议与意见;某些报刊公开的邮箱,编辑们一直懒得浏览,让无数作者、读者的心血付之东流;在广告版面,不认真把关,任无数虚假商业信息和丑陋、怪诞的书画大肆泛滥,严重地侵蚀着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说到底,倡导韬奋精神,是编辑事业的根本。当年邹韬奋先生的事业,在两个效益方面是卓有建树人所共知的。人生在世,要有这种精神,做编辑,理应如此。